眉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12345”思路推进2021年“放管服”改革工作,决战“开放发展冲刺年”。
一、锚定“1条主线”,全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紧扣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印发《2021年眉山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眉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做实“红色代办”“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和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诉求。
二、深化“2项改革”,奋力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
(一)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地落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动态调整各级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加大对眉山协同改革先行区扩权赋能力度。
(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一网通办”前提条件下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去年发布102项“一事一次办”套餐式集成服务清单基础上,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在一体化平台上完成事项配置,适时新增一批“一事一次办”高频服务事项。
三、突出“3个重点”,大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一)突出“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一是落实惠企便民措施,实施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办事材料免费打印复印、办件结果免费邮寄。二是强化区域联动协作,持续做好做实成德眉资“跨市通办”、高频服务事项“川渝通办”、跨省通办。三是强化服务效能监督,出台《眉山市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对窗口部门“办事时限、服务态度、规范用语、工作效率”开展监督。四是扩大国家试点成果,做好《政务服务评价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五是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政务服务向开发区、工业园区延伸,建立完善“企业服务工作站”,履行惠企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等服务职能。
(二)突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一是以政府采购专项巡视巡察整改为抓手,切实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二是全面推广工程建设项目电子保单保函,减少投标企业资金占用,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三是有序推进交易全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开发。四是加强区域协作,拓展与川渝各地交易中心异地远程评标的互联互通、联动协作。五是开辟重点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实行早联系、早进场、早评标、早公示的“四早”主动服务机制。
(三)突出“加大热线受理督办力度”。一是全面整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一号对外”。二是以问题导向,推进接诉即办,做好首日响应、办结反馈、回访测评工作,提高问题解决率。三是加强暗访督办、联席会商、专报参谋工作,着力解决焦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实施“4大示范”工程,努力形成眉山品牌优势。
(一)实施“眉山速度”示范工程,实现“速度最快”。加强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审批环节做“减法”、审批效率做“加法”,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监管充分展示一流营商环境的“眉山速度”。
(二)实施“眉山服务”示范工程,实现“服务最好”。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优化提升服务体验贯穿于改革始终,真诚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践行真心、用心、精心、热心、耐心的“五心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眉山服务”。
(三)实施“眉山成本”示范工程,实现“成本最省”。顶格落实中央、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收入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较低的“眉山成本”吸引市场主体到眉山投资创业。
(四)实施“眉山诚信”示范工程,实现“诚信最优”。构建以市场主体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推进政府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开放公开,推进实施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模式,对市场主体进行智能化综合性信用积分评价及分类分级,推动信用信息在市场准入等领域广泛应用,探索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便利措施。
五、夯实“5大基础”,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上新台阶。
(一)夯实“党的建设”。坚持党对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压紧压实党建责任,抓好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党建大联盟”行动,坚持廉政长效常态预防。
(二)夯实“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完善人事考核评价机制,激发职工事业心和进取心,保证干部队伍高素质、高效率。
(三)夯实“热线建设”。加快热线平台升级改造,优化运营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夯实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四)夯实“网上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数据实时汇聚、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梳理完善办事指南。推行异地通办事项清单化标准化,试点行政审批跨市域“无差别化”办理,统筹推进成眉同城“天府市民云”服务,加强“天府通办”App推广使用。
(五)夯实“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基层便民服务建设,指导推动全市24个乡镇(街道)、89个村(社区)按照《四川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