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时尚体育运动名城规划(2025—2030年)》解读
2025年7月9日,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眉山时尚体育运动名城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发展,作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促进文体旅商展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了建设时尚体育运动名城目标任务,要求编制体育产业规划;全市文旅发展大会提出要顺应潮玩消费趋势,加快建设时尚体育运动名城,以“两城两地”建设为抓手,更好擦亮眉山文旅名片。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和全市文旅发展大会精神,市教体局牵头编制了《规划》。
二、起草过程
市教体局结合眉山实际,借鉴省内外优秀经验做法,组织各眉山天府新区、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工作建议,牵头起草了《规划(初稿)》,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完善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了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并通过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履行了合法性审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备案程序,最终形成《规划(送审稿)》,已经眉山市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全面分析了眉山时尚体育运动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紧扣建设时尚体育运动名城城市品牌,以体育赛事为切口,推动体育全方位融入眉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体从总体要求、项目空间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维度,整体构建时尚体育运动名城的发展体系。
(一)总体要求。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与目标三部分,明确了时尚体育运动名城总体要求。提出到2030年,全市聚力建设时尚体育运动名城的格局形成,名城形象深入人心,名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域发展格局渐趋成熟,建成场馆设施品质一流、运动项目深耕垂直、赛事经济蓬勃发展、文体旅商展深度融合的时尚体育运动名城。
(二)项目空间布局。项目按照引领类、支撑类、自主类和培育类分类布局;空间按照“一心主承、一廊辐射、两翼齐飞”格局塑造。“一心”为城市新中心和岷东新区,是时尚体育运动名城核心承载区;“一廊”为岷江水上运动廊道,是时尚体育运动名城辐射区;“两翼”是时尚体育运动名城拓展区,分别为“东翼”仁寿县和眉山天府新区,“西翼”洪雅县和丹棱县,通过优化空间、项目、赛事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全域性联动的体育产业生态圈。
(三)主要任务。提出了培育赛事体系、打造竞训基地、壮大市场主体、激活经济生态、营造名城氛围5大任务和16项具体任务。一是加快培育时尚体育赛事体系,具体从重点举办国际赛事、持续举办区域性赛事、创新培育自主品牌赛事、培育时尚东坡运动会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二是全力打造时尚体育竞训基地,具体从共建共培顶尖竞技人才、全面提升训练基地水平、培育广大时尚体育后备人才三个方面着力。三是壮大时尚体育运动市场主体,具体从实施重点运动项目头部企业培育计划、引进时尚体育龙头企业、激发时尚体育运动社会组织活力三个方面破题。四是全面激活体育经济生态,具体从推动赛事开放融合、丰富时尚体育运动业态、全面提升时尚体育运动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发力。五是营造时尚体育运动名城氛围,具体从提高时尚体育运动名城管理水平、塑造时尚体育运动城市形象、加强时尚体育运动名城宣传三个方面推进。
(四)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筑牢安全、人才支撑和督促激励六个方面强化保障落实。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