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区紧扣市委赋予建设“全省锂电池及材料产业生产基地”发展定位,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坚持“双碳”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实项目要素保障,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成渝地区营商环境高地。近一年,全区新招引项目62个、协议投资588.84亿元,其中中创新航动力电池的成功招引,实现全市动力电池整装项目“零的突破”。
一、聚焦法治建设,护航企业安心发展
一是分类施策,助企减少风险。针对买卖合同条款不完善、业务人员法律培训不到位等问题,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查,量身定制《法律风险提示面》,助力企业合规经营。针对社保不合规、特殊员工管理制度缺失等用工问题,向企业发送《用工风险清单》,规范指引企业和员工行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发放提示函和清单10余份,帮助企业和员工规避风险30余个。二是高效服务,减企诉讼成本。坚持“快立、快送、快调、快审、快结”的“五快”原则,对简单涉企案件实现当日立、当日送,推行要素式审判,极大提升审判质效,减轻企业诉累。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以科技创新提速审判,2023年以来共线上开庭544次,电子送达2516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路。三是靠前搭台,为企多元解纷。在四川彭山经开区挂牌成立“四川彭山经开区法官工作站”,靠前服务为经开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法律问题咨询指导企业及时化解涉企劳资纠纷、合同争议、建设工程等矛盾纠纷。联合辖区司法所搭建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与法律服务所签订《诉前调解委派调解合作协议》,最大限度发挥多元解纷合力,深入开展送法入园区,2023年以来走访了解重点企业司法需求30余次,为企业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要素保障,全力提升供给效能
一是创新模式,提高用地质效。创新采用“稳定订单+分批供地”模式,与投资方进行订单、税收对赌,在项目公司获得战略入股和长协订单,且年订单量达到设计产能60%及以上时启动供地,确保土地不闲置、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目前,天诺聚能项目已通过该模式签约落地,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1.5亿元/年,亩均产值较园区入园门槛高2000余万元。二是合理调配,实现电力共享。打破“专线专用”固化思维,根据四川彭山经开区轻载专线和负荷情况统筹调配,对园区8条轻载专线再利用,线路负载率由12.5%提升至100%,有效解决研一、中创新航等企业15.28兆伏安过渡用电需求;打破“先来先占”传统模式,根据天赐、格林达、珂玛等6家企业建设工期和用电时序,精准匹配近期、中期、远期用电需求,动态优化调整供电方案,科学平衡6家企业18.8兆伏安负荷需求,有力保障珂玛、格林达等项目提前用电。三是精准匹配,夯实人才支撑。建立“规上工业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在建重点项目”三张用工需求清单,开展系列招聘活动,确保人才“引得回”;成立高校人才发展合作联盟,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强化产业链与人才链精准对接,确保人才“用得好”;实施领跑彭山“6+7”人才培育措施,打造英才之家、人才驿站,推进寿乡优才卡服务,确保人才“留得下”。2023年组织开展招聘会3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解决重点企业用工3500余人。
三、聚焦项目审批,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一是下好项目辅导“先手棋”。成立企业全能服务中心,推出301个企业“一事一次办”事项,并为重点项目配备区级领导“红色代办员”,推行“事前介入、事中帮办、事后跟踪”服务模式,促进重点项目“快开工”,目前50名“红色代办员”已为38个项目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平均办理时限缩减40%。二是下好联审联办“关键棋”。建立工程建设项目联动响应机制,将审批流程精简为前期工作、施工建设、竣工验收3个阶段,11个审批事项纳入并联审批,平均办理时限缩减81.4%以上,杉杉科技负极材料项目、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分别用时48天、37天完成建设用地报批先后两次刷新四川省重大项目用地报批最短纪录。三是下好数字政务“长远棋”。抢抓作为西部唯一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县(区)级联系点机遇,建成“天府通办”分站点,积极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实现47个部门(单位)业务数据共享、1169个事项网上办理。搭建网上政策兑现专区,动态发布稳企惠企政策300余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