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坚持“服务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战略牵引,积极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设。
一、服务融合,融入双城居民生活圈。一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域合作。强化跨域合作,积极主动融入成都都市圈政务服务无差别办理,加强区域间通办合作,先后与成都市下辖的新津区、双流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崇州市、简阳市,资阳市下辖的雁江区、乐至县,德阳市下辖的绵竹市等9个区(市)签署“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协商建立通办合作机制,共同推出400余项政务服务通办事项;拓宽服务范围,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承接三批次“川渝通办”事项182项、“成德眉资同城化”事项138项,覆盖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住房建设、卫生健康、办税等多个领域,基本能够满足跨区流动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基本办事需求;创新服务渠道,线上依托四川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立彭山分站点“跨区域通办”专区,线下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跨区域通办”专窗7个。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异地授权等模式,实现企业群众在A地办B地事。截至目前,累计受办成德眉资、川渝通办事项约3.5万余件。二是深入推进基础服务跨域合作。教育结对稳步推进,彭山一中、区职高等学校分别与成都七中、新津职高等11所学校结对合作,开展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师学习等合作交流,提升办学水平;卫健合作日益紧密,推动区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等成都三甲医院深化构建医联体和科联体,加强相邻地区医疗资源、人才互助共济、互派交流等合作,共同提升医疗保障能力水平;人力资源精准互送,常态化开展跨区域招聘,与市内区县及新津、温江等地开展人力资源合作,共享线上线下招聘会40余场;组织重点企业前往成渝地区高校校招,提供岗位超 2000个;服务范围持续拓宽,建立彭山—新津金融机构联席机制促进金融同城发展,同新津区共建公义镇天柱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加强法律同城服务,推进彭山区企业通过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快速高效实现知识产权运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治理跨域合作。一条心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落实双城经济圈及其周边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与邛崃、新津等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依法联合查处交界区域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共同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重点围绕城际边界区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协同响应和增援调度、应急指挥联动等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救援处置等各环节应急协同能力建设,坚决守住发展和安全底线红线。
二、数字融合,融入双城共享科技圈。一是做优平台建设,为融入双城打好科技基础。加快推进四川政务服务网彭山分站点建设,将群众日常所需的公积金查询、金融服务、生活缴费等应用融入彭山服务APP,实现远程登录也可查询和办理相关手续;持续用好彭山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和“三人行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平台,为全区乃至全市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申请、运用、保护、贯标、融资等一条龙服务,提升区域科技发展实力。二是做强数据支撑,为融入双城打好共享基础。加快政务数据聚集整合,完成眉山市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彭山区节点系统建设,实现与市、省、国家级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助推政务服务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全区数据开放新形态,为数字政府建设打下数据基础。目前全区共有46个部门(单位)在彭山区节点上发布共享目录1171条,提供服务1213次;在眉山市公共数据开放网上发布开放目录1054条,发布接口服务505个。三是做实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引领双城数字化应用加速推进。严格按照川渝政府印发的《第一批川渝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实施清单》要求,对机动车驾驶证、居民身份证等20类电子证照实施亮证互认,在彭山区推广相关证照的实际运用,引导企业和群众积极使用,实现一处办证,川渝通用,为更多的川渝跨区域数字化场景应用做好先锋带头作用。
三、产业融合,融入双城产业生态圈。一是促投资,抓项目,推动双城项目协同发展。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为指引,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举措,“项目化+清单化”推动成渝双城规划《纲要》121项、《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68项涉彭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加快建设成渝高新产业聚集区和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新高地。近年来,全区先后从成渝地区引进成都硅宝、成都中自环保等产业项目33个,合同金额91.1亿元,精事达、茵地乐(一期)等2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13个在建项目顺利推进。2023年上半年新签约光岩电子、天诺聚能等成渝地区产业项目5个,协议投资24.3亿元,将杉杉、雅保、中创新航电池、中创新航正极材料、天奈科技等5个项目列入《眉山市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重大项目事项清单(2023—2025年)》重点推进,确保成渝项目稳定有序发展。二是强建设,壮产业,加快双城产业体系建设。积极主动参与和融入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宜眉成遂锂电产业带建设,推进雅保、杉杉二期等锂电产业项目快建快投、释放产能。和晟达、东进电子、珂玛材料、高绿平等8户企业与成都京东方、富士康、惠科、捷普科技、眉山信利等面板企业协作配套,杉杉、茵地乐等5户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开始向宁德时代宜宾基地及成都基地供货;强化跨区域电力保障,积极与新津供电公司进行工作对接,加快推进杉杉锂电项目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2023年3月10日,工程按期通电投运,杉杉锂电项目永久电源接入保障到位;积极响应成都市扩圈强链战略部署,编制《彭山南方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对接成都市龙泉驿区等周边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产业配套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和智能化制动转向系统、一体化车身压铸件等关键链条引进力度;补齐三产发展短板,推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同向发展、互促互进,与成渝地区共同推广“蒲江猕猴桃”“彭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编制《企业产品目录》并与成德资等地互换,加强成渝双圈旅游形象互动,推行旅游互惠互利机制,实现文化和旅游信息互通、宣传资料互投、旅游客源互送。三是融运输,畅交通,打造双城互联交通体系。严格按照成眉同城交通工作领导小组“两同步、三一致”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对接磋商机制,将涉及成眉同城的重大交通合作项目,列入交通规划和项目规划建设推进计划,并落实专人跟踪负责,确保交通同城工作扎实开展。建成成眉同城交通网络“2高3快2轨”布局,新增3条高速、5条干线公路,彭山与成都各区市县的交通连接效率大幅提升;同双流区、新津区、邛崃市、浦江县等地,签订跨域交通合作协议,开通跨城公交线路,科学优化调整开行线路和频次,提升既有线路服务能力和运输品质,切实提升成渝畅联畅通和同城发展水平。成眉公交全面改革,公交专线覆盖100%建制村(社),成眉铁路公交化,彭山北站图定列车运行车次增加至50趟,成眉航线同步规划,实现成眉同城交通运输服务同质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