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一场从观念到体制再到机制的深刻革命。近年来,仁寿县紧紧结合简政放权改革要求,蹄疾步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地见效,初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自2019年县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累计办理各类事项36885件,审批人员由43人减少到15人,减少65%;审批盖章由原先的11枚减少到1枚,减少91%;审批环节由原先的12至28个减少到3至7个,减少重复提交材料6类30份。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全省前列,措施完善、运转顺畅、群众受利,大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整合资源、系统谋划,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一)创新审批模式,优化审批资源整合。一是统筹审批事项。将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等11个部门的466项行政审批事项划入县行政审批局统一管理,原单位不再行使划转的权力。二是整合审批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将划转事项部门承担审批职能的22名审批人员划入县行政审批局统一管理,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培养综合型审批人才。原需11个部门43人办理的审批事项经整合后,15人便能顺畅运转,大大节约人员编制。三是集中审批场景。9个未划转部门的行政许可部门进驻县市民服务中心,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成为现实。
(二)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审批运行机制。一是审批受理“一窗式”。设立统一受理和发证窗口,同时建立行政审批电子证照库,实现信息互通、共建共享,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二是审批流程“一站式”。申请材料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互认共享,按照并联审批模式,内部审批办理、现场集中办结,实现“一站式”服务。三是审批结果“一章制”。划转事项统一整合梳理为商事登记、社会事务、投资建设等三大项,由县行政审批局统一审批、盖章,申请人凭“一枚印章”即可通办多个事项,有效避免“权力寻租”。
(三)加强制度建设,厘清审批监管职责。一是梳理规范行权清单。全面清理并公开行权目录共计4796项,精简规范行政权力事项,动态调整县级权力事项清单1165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553项,新增386项、变更219项、暂停7项。二是完善审管配套制度。围绕“审管分离、分工协作、职能互补、彼此促进”原则,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等6项配套制度,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规范监管。三是审管信息双向推动。依托四川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线上线下互动互通,实现审管信息共享。实施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制度,将协助审查需求、行政许可结果、定期数据分析实时推送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及时反馈协助审查结论、动态监管信息和相关政策调整内容。
二、筑牢体系、建强阵地,聚力提供便民高效服务
(一)强化县域联动,高起点创建服务体系。紧扣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构建“1+27+293”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设立1个县市民服务中心,承担全县便民服务引领功能,面向群众和市场主体办理税务、投资建设、企业开办、公安户籍、公积金等审批服务事项。设立27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要办理医保、社保、退役军人服务等事项,实现群众“就近办”,办理事项由139项调增为216项。设立29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办理党员手续、民政、残联等事项初审,办理事项由68项调增为106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优化办事环境,高标准打造服务阵地。完成县市民服务中心智能化提升改造,税务、社保、医保、公积金等窗口整体进驻县市民服务中心,进驻率达95%,位列全市第一。改造升级后办件总量增长1倍以上,办事整体提速60%,年服务约110万人次,极大提升服务能效,有效解决以往群众办事“多头跑”等问题。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27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8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亲民化改造,计划2025年实现29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亲民化改造全覆盖。
(三)统一办事标准,高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依据国家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形成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在县域内统一。在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综合窗口,实行统一咨询、一次告知、无差别办理;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时响应群众诉求,现场解决问题。
三、线下快办、线上通办,着力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一)创新证照联办,推进“一业一证”改革。一是事项融合,一并指导。对划转事项进行梳理,整合其中涉及市场准入的59项归并为24个“一件事”纳入“证照联办”范围,在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阶段提前指导,企业同步准备核准材料,提高办理效率、缩短办理时间。二是流程融合,一并受理。实行合并受理、分类运转、专业审核、并联审批,审批窗口由13个精简为3个“一业一证”专窗,审批环节由8个精简为3个,减少重复提交材料10件。三是审查融合,一并办结。对证照事项申报材料和许可条件进行同步审查,实行“证照同发”。市场准入证照审批时限由40至65个工作日降至4个工作日,有效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往返趟数多、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
(二)实行“互联网+政务”,提升“一网通办”能力。一是提升电子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仁寿县分站点,打造“仁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行电子印章应用,推动电子证明材料开具,实现社保、医保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目前平台中运行办理申请事项1371项、“网上办”事项1367项、即办事项798项。二是统一线上线下标准。梳理完善1371个办事指南,明确统一办事标准,确保办事指南“一单清”、群众咨询“一口清”,受理材料“一手清”。2021年累计受理事项150余万件,主动评价率达99.88%。三是拓展网上办事渠道。通过“大美仁寿”APP、天府通办、四川政务服务网等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申请渠道,改变办事人员在各个部门来回跑的局面。2021年累计线上办件16万余件,网上受理率达10.82%。
(三)重塑审批流程,创新“身后一件事”改革。联合社保、医保、卫健等9个部门,全面梳理36项惠民政策,实现死亡信息共享,惠民政策即时停发,丧葬费、抚恤金等及时发放。建设仁寿县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打通全流程通办渠道,解决长期以来群众递交材料多、跑部门多、流程繁琐、办理时间长等问题,实现零材料、零跑腿。在全省率先实现群众“身后一件事”网上联办,创新做法在《四川日报》、市委《工作交流》登载。目前已完成县域内全覆盖推广,累计办理4000余件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