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眉山市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在稳步推进“126”办结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应用不动产登记智能审批,通过系统更新、数据嵌合、流程重构,部分业务实现“秒级”办结,再度刷新不动产登记“眉山速度”。
一、受理上入手,推行“电子签名”。数据的准确性是智能审批的基础。为规避纸质材料在流转过程中被伪造、篡改的风险,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着力打造“无纸化大厅”,登记系统不再打印纸质材料,将申请人填写大量申请表单、反复签名、捺手印,调整为申请人口述、工作人员录入少量关键信息,由系统生成电子表单信息,经申请人确认后在签批屏上电子签名,整个签名过程经CA认证,具有法律效力,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受理效率。
二、共享上深入,推广“电子材料”。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协调住建和税务部门加强协作,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业务数据和相应的电子材料同步互通共享。与住建部门对接方面,实时获取电子网签合同,集成备案专用章、房地产开发企业合同专用章等电子印章和购房群众的电子签名;与税务部门对接方面,实时获取电子完税证明,加盖电子征税专用章。共享获取的电子材料格式规范、内容清晰,可直接用于业务办理。
三、审核上发力,推进“智能审批”。运用深度学习、OCR技术,从档案库提取约15万份影像材料用于登记系统扫描、识别,通过海量的训练和学习,系统形成了对常见申请材料的智能识别能力,结合电子材料的使用,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在审核环节,将审核人员逐一核实申请信息,调整为系统自动识别提取电子申请材料核心信息,并与系统已有信息、住建税务部门共享信息相互比对印证,完全一致的自动审核通过、“秒级”审批,个别不一致的才需进行人工审核。
截至目前,智能审批功能已上线试运行4个多月,共在预告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商品房分户、二手房过户等业务类型的2000多笔业务上试用,平均审核时间仅为3秒,业务办结时间由6小时大幅提升到“秒级”办结。在智能审批成功率方面,由系统自动识别、审核完成的比例达到了95%,仅100多笔业务需要人工审核,试运行的整体应用效果较好。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大幅减少群众多次跑路补交材料,“加急办”“优先办”等现象不复存在,服务的提速极大降低了廉政风险,让“微腐败”问题失去了滋生的土壤。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应用的范围,将缴费领证前置集成到受理环节,业务流程精简为一个环节,最终实现审核过程无人工参与,线上线下“立等可取”,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