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971045726/szfb/2025-00009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5-04-28 |
文 号 | 眉府办发〔2025〕5号 | 公文种类 | 通知 | ||
成文日期 | 2025-04-28 | 有效性 | 有效 |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单位):
《眉山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8日
眉山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关决策部署,坚持“拓消费”主线,聚焦城市热点加大消费引流,聚焦商品服务优化消费供给,聚焦活动场景做强载体支撑,充分释放眉山消费新动能,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大消费引流
围绕农商文旅体康跨领域融合发展,培育城市热点,开展多维度宣传,打造“文旅+赛事+消费”联动生态,提升外来消费吸引力、本地消费承载力。
(一)做靓城市名片。聚焦“两城两地”建设,加强城市营销,开展线上宣传、线下推广,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红达人合作,精心策划“跟着赛事游眉山”“跟着节庆游眉山”“跟着美食游眉山”等消费热点,针对青年、亲子、银发等不同消费群体,精准推送赛事文艺活动、文化旅游线路、潮玩美食地图等消费信息,在市内外主要商圈开展专题推介活动,充分释放眉山消费资源引流能力,变“流量”为“留量”。〔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教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融媒体中心等,以下各项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均为责任单位,不再单独列出〕
(二)丰富文旅供给。发展周末经济,突出户外休闲与“周末微度假”主题,推出采摘、赏花、登山、露营、骑行等近郊休闲度假精品线路,营造“人间有味是清欢,周末休闲到眉山”氛围。升级夜间经济,提质东坡水街,放大“东坡醉月地”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影响力,串联栖西里、夜游柳江、青神观萤、天府星光夜市等形成品牌效应。做大演艺经济,支持眉山演艺团队开展全球全国巡演;举办黑龙滩梵木音乐节、玉屏山森林音乐节等各具特色的主题音乐节;鼓励商业综合体、经营性场所创新推出脱口秀、话剧、歌舞等新型演艺服务,培育“微演艺”文化体验。培育旅拍经济,依托太和老镇、幸福古村等人文景观,因地制宜发展宋风汉服、山水秘境、田园治愈、非遗场景四大旅拍方向,打造东坡诗画里的光影眉山。〔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
(三)强化赛事引流。打造城市“马拉松嘉年华”,以高水平竞技持续扩大“白金标仁马”影响力,以文化赋能升级“东马”赛事,提供丰富多元的“跑马”体验。举办时尚体育赛事,依托国际攀岩中心、轮滑滑板中心、青神水上运动公园、清华附中冰球馆等载体,举办攀岩、滑板、桨板、滑翔、冰球等重大赛事,彰显年轻潮流城市形象。塑造户外运动品牌,开展瓦屋山徒步、老峨山越野、黑龙滩定向、彭祖山登山、玉屏山滑翔等户外运动,推动技能培训、装备展示销售、赛事策划等衍生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促进“赛事+”融合发展,以加快建设全国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市为契机,开展“参一场赛,游一座城,品一桌菜”主题活动,实现赛事、文旅、美食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城乡融合发展局等〕
二、激发商品消费
多措并举稳定大宗消费基本盘,顺应商品消费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新零售,拓展消费增长新空间。
(四)加力以旧换新。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推动大宗商品消费稳定增长。支持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眉山打造智驾体验、销售结算、售后维护等全消费链,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采用“地方补贴+商家补贴+产品让利”的方式,拓宽补贴范围,充分释放平板电脑、手机、智能穿戴、家装、适老化改造等新领域消费潜力。加快政策资金兑付,落实“支付立减”模式,推广线上预约、上门拆旧、送新同步“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消费者以旧换新体验感。〔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等〕
(五)发展新零售。培育首发经济,支持重点商圈发展首店经济,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布局首店、首展、首秀,创新发展精品店、快闪店、国潮店等新业态。壮大电商经济,支持组建电商销售中心,培育电商产业园,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建立眉山电商好物库、企业库、主播库,举办眉山电商购物节,评选眉山“十大”电子商务标杆企业。推动数字智能化转型,鼓励商贸服务业企业整合线下商超便利店资源,做优线上下单、即时配送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开展设备更新,兴建扩建冷链物流设施,推进东坡区、丹棱县无人车投递试运行,提升商贸流通智慧化配送水平。畅通进口产品供应链,用好保税仓、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开放载体,加快拓展南向市场,推动进口商品供应链企业与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精准对接,打造优质进口商品集散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贸促会、市邮政管理局等〕
三、拓展服务消费
深挖美食等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康养、生活服务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新型消费,深入释放服务消费内生动能。
(六)提升美食消费。推动东坡美食“破圈”,升级“东坡故里·东坡宴”品牌,分类评选名店、名菜、名厨,打造“天府名品”;挖掘眉山老味道,培育特色“烟火小店”;聚焦年轻客群尝鲜和社交需求,引导轻食、新茶饮、特色烧烤等加快发展,培育美食新势力。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发挥预制菜创新中心支撑作用,开展技术攻关,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东坡泡菜、东坡肘子、东坡扣肉、钵钵鸡等“东坡名菜”预制化,建设成都都市圈“中央厨房”。加快集聚发展,推进眉州东坡·世界川菜产业园(一期)、“东坡宴”建成投运,打造川派餐饮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七)发展现代康养。丰富康养消费供给,推动西部药谷、彭祖国际养生度假区、七里坪国际抗衰老产业试验区、玉屏山康养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黑龙滩文旅康养一体化、国际化发展,延伸休闲文旅、医药研发、药膳餐饮、康养住宿等多元消费领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建设工程,加快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推动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养生保健等医养服务布局,推进域内优质康养资源与中医药融合发展。拓展适老化场景应用,鼓励商业载体开展适老化改造,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支持企业生产销售助浴椅、电动床、卫浴扶手、适老马桶、特殊轮椅等高品质适老化产品,建设适老化体验馆。〔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等〕
(八)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发展低空旅游,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低空观光旅游航线,挖掘“云游瓦屋山”“鸟瞰黑龙滩”“低空看良田”“飞越岷江”等低空旅游产品,培育低空旅游场景。发展低空物流,加快布局“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加速构建全市低空物流配送体系,探索新开通无人机载货运输航线。支持洪雅拓展无人机末端配送,提升山区配送效率。〔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邮政管理局等〕
(九)升级居民服务。优化住宿服务,培育住宿业“十强”品牌,优化精品民宿与中高端酒店布局,推广七里坪、幸福岭等精品民宿模式,增强生态、绿色、健康等体验价值;提升大型会议、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接待水平,构建多层次住宿集聚空间。提档生活服务,提质发展家政服务,鼓励家政企业员工制转型,持续开展职工业务培训,培育“苏小妹”“陵州妹子”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加强家政养老服务等方面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基础支撑作用;健全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促进托育服务消费;依托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嵌入宠物经济、社区医疗、便民代办等服务,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
四、做强载体支撑
(十)塑造消费场景。抓好场景引建,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推介,瞄准文旅、康养、体育、商贸等消费类项目,以及新业态、新场景实施靶向招引;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一对一”服务,落实场景项目从落地、建设、竣工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运营水平,鼓励现有场景挖掘特色培育热点业态,开展多元升级改造,打造“城市商业、文化旅游、户外休闲、体育运动、现代康养”5大类市级重点消费场景,培育“蜀里安逸”省级消费新场景。盘活闲置资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闲置场所(工业、商业综合体等)改造建设消费场景,推动城市商业向公园绿地、林盘田园、江河水域等绿色空间延展,打造特色市集、露营休闲等消费业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等〕
(十一)繁荣会展经济。拓展外部市场,组织“眉山造”参加进博会、西博会、广交会、农博会等知名展会,持续开展出川、出海等市场拓展。用好会展平台,办好竹博会等专业展会,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市场主体、商协会等在眉举办全国性产销对接、经贸交流等活动。开展活动造势,以“春登山、夏听蝉、秋赏味、冬观雪”为主题,举办登山节、观萤节、晚熟柑橘节、冰雪嘉年华等系列促销活动,不断拓展消费空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合作局、市林业局、市贸促会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定期研究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难点、堵点。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有关部门要细化分解任务,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更快更好落地见效,稳定消费市场预期。
(二)夯实政策激励。研究制定提振消费政策措施,统筹文旅、体育、服务业等专项发展资金,针对消费引流、场景建设、企业转型升级等开展激励。市、县(区)联动发放消费券,用于重点领域促销。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积极争取中、省各类资金支持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支持工会研究制定促消费若干措施,加快释放职工消费潜力。
(三)优化消费环境。优化价格监督、食品安全、计量保障等诚信经营环境。适度放宽“城市烟火”业态管理,创新特色化集市、夜市、外摆位等点位管理机制。以跨部门联合方式提升监管抽查效率,落实“综合查一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性检查,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合理设置潮汐停车区域,解决消费者停车难等问题。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