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棱县委编办紧紧围绕县委“兴产、聚人、营城、惠民”主攻方向,紧盯服务保障、基层减负、资源配置、机制弊端,认真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积极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在服务保障上做“加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民生发展、项目建设、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倾向。优化设置丹棱县民生项目服务中心、丹棱县项目工作推进中心、丹棱县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发展科研中心,细化明确各中心职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为有效提升政府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聚焦治理效能,在基层减负上做“减法”。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县委编办为基层减负“11条”,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调整完善乡镇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全县乡镇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分别精简17.50%、34.78%。全面清理规范乡镇各类机构挂牌,明确严禁以资金、项目、考核等要求乡镇对口设置机构或加挂牌子,累计清理乡镇各类牌子30块。
三是聚焦编制效益,在资源配置上做“乘法”。统筹县域资源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定出台周转编制管理办法,推动编制资源统一管理、动态调配、循环使用。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管理办法,强化编制使用联动管理,充分发挥编制资源“乘数效应”,累计为相关单位(部门)提供周转编制、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12个。深入挖潜编制资源保障民生领域用编需求,调剂增加教职工编制160余名,为医院集团提供编制保障72名。
四是聚焦高效运行,在机制弊端上做“除法”。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紧盯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全力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在本轮机构改革中,着力调整优化金融管理、社会工作、科技等7个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14个涉改部门职责划转;规范设置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等7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进一步推动全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