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眉山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开展业务指导工作。10月31日至11月15日,市四普办组织省、市专家深入各县(区)普查工作一线,对全市普查工作开展业务指导。业务指导组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集中解决“三普”文物复查工作和新发现文物认定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
11月22日,为巩固业务指导工作成果,推动“四普”工作进一步提质提量,切实解决各县(区)实地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困难,市四普办组织召开眉山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业务指导培训会。会议由市四普办业务指导组组长杨宇主持,邀请了省四普办崔航等两位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市四普办副主任曲红、殷灿新,市纪委派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周玲,市四普办相关工作组组长,各县(区)文保所所长及普查业务骨干,普查外包公司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总结回顾了各县(区)在实地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省四普办专家对市四普办的指导意见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完善对策。针对特殊文物类别划分、“三普” 消失文物核定难点等系列具体问题,专家逐一进行了解答。此次会议使普查队员更深入掌握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明确数据录入要求,有力保障了下一阶段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市四普办在仁寿县市保“曹家梨园”开展业务指导工作

眉山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业务指导培训会现场
【最新发现】
●东坡区新发现
眉山车辆厂文化宫。眉山车辆厂文化宫位于东坡区思蒙镇车辆厂。该建筑是车辆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组成部分,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2703.73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该建筑主要由办公楼及礼堂组成。室内设施齐全,保存情况较优。车辆厂文化宫作为东坡区三线建设时期文化建筑的宝贵实物遗存,对于研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生活发展历史及建筑风格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眉山车辆厂文化宫礼堂
●仁寿县新发现
邓家坳传统民居。邓家坳传统民居位于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一组,近现代建筑,复四合院布局,面积约1500平方米。院落为集居式乡村民居,砖、石、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屋面施小青瓦,路面由泥土和石块混搭而成。院落功能布局清晰合理,分为居住区、圈养区与休息区,院落建筑、房间石道仍保存着原始状态,是当地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院落古香古色的农家气息,吸引了众多追求农家文化、享受农家乐趣的游客到此参观游览、体验农家生活,已成当地一景。

邓家坳传统民居
●洪雅县新发现
三宝粮站。三宝粮站位于洪雅县将军镇三宝社区川江街68号,占地面积1460.83平方米,据当地老者口述,此粮站为1960年时建造,为近现代中西结合式建筑。现存办公楼、厨房、油库、砖仓、木仓五个构建物。2020年9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三宝粮站油库
●丹棱县新发现
黄山佛儿岩摩崖造像。该摩崖造像为唐代石窟寺及石刻,位于丹棱县石桥乡黄山村2组村民黄贵银的承包地里,坐西向东,其开凿在长27.8米,高3.1米,距地面1.5米的红砂石崖壁上处。共有摩崖造像2龛85尊。1号龛高1.2米,宽1.3米,深0.4米。龛内造大小佛像57尊。主佛像高0.5米,佛之左右刻二弟子像。2号龛高1.4米,宽1.07米,深0.62米,龛内主像高为0.84米,全龛造像28尊。

黄山佛儿岩摩崖造像
【工作动态】
●眉山天府新区扎实做好私产文物普查工作。11月以来,眉山天府新区普查队伍按照普查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四普”工作。截止11月底,普查队伍先后调查走访7个街道乡镇,已完成13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调查工作。针对私人产权古建筑数据测量困难及户主不配合问题,普查队伍联合镇(街道)及村社区干部,耐心劝说,同时向户主进行文物法普法、“四普”科普,明确古建筑虽然产权为私人所有,但因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产权所有人有义务配合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目前,眉山天府新区私人产权古建筑均已完成数据采集。

眉山天府新区普查队伍同“吴氏宅”户主沟通交流
●东坡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刘卓调研新发现文物点。11月5日,东坡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刘卓,区四普办相关负责人,区普查业务骨干一行前往眉山车辆厂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了解东坡区普查进展情况,指导东坡区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与市四普办业务指导组沟通交流,商讨“三普”文物复查工作以及新发现文物点相关工作。

刘卓在眉山车辆厂文化宫礼堂现场察看文物情况
●仁寿县、丹棱县率先完成“三普”文物实地复查工作。截止11月28日,仁寿县、丹棱县完成县域范围内“三普”文物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工作,转入普查数据整理、填报等内业工作阶段。
自正式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以来,仁寿县复查“三普”文物361处,新发现文物9处;丹棱县复查“三普”文物162处,新发现文物15处。全面、系统、科学摸清了不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
下一步,普查队伍将继续开展新发现文物线索征集,对新发现文物点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将继续按照“四普”工作实施计划,查漏补缺,进行内业填报、审核工作。
●青神县普查队伍克服自然障碍开展普查工作。蛮洞子山摩崖造像位于青神县蛮洞子山半山腰崖壁上,山脚下有岷江流过,现存有摩崖造像2龛6尊。11月18日,为做好特殊地形上的文物普查工作,青神县普查队员在天气状况良好以及有专业人员陪同的前提下,穿戴好救生衣,了解游泳常识后,乘坐橡皮艇在江面上对摩崖造像进行测量、记录工作。

青神县普查队员乘坐橡皮艇测量、记录“蛮洞子山摩崖造像”
●11月各地普查进展情况。截止11月28日,全市完成“三普”文物实地调查1319处,复查率98%,其中:眉山天府新区92%、东坡区99%、彭山区97%、仁寿县100%、洪雅县98%、丹棱县100%、青神县95%;新发现文物107处,其中:东坡区62处、仁寿县9处、洪雅县15处、丹棱县15处、青神县6处。
●各地多角度、多矩阵开展普查宣传。洪雅县在《眉山日报》、“康养洪雅”和“洪雅融媒”等平台刊发“四普”工作报道、系列科普文章和视频等。旨在深入挖掘洪雅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和内涵,营造“四普”工作氛围。丹棱县对全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标志碑及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的存续情况进行了排查,制作并安装了176处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明晰了文物级别、身份,加大了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提升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东坡区、仁寿县、青神县等做到“一周一报”,及时报送或发布普查工作图文或视频动态,做到第一时间反馈普查进展,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

《眉山日报》刊发洪雅县“四普”工作报道

丹棱县普查队员前往文物点安装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