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医疗卫生 >> 实施情况 >> 正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018-06-19 09:41  市卫生健康委 [字号: ] 打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是常见的2种。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我市每年4-6月,9-11月为发病高峰期。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不痒),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不要惊慌,绝大多数患者经过7-10天即可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及早告诉老师,并且居家隔离治疗。要在症状消失一周(自发病之日起至少2周)后再去幼儿园,防止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15字诀:“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