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教育信息 >> 实施情况 >> 正文

赞!我市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全省交流发言(市州唯一)
2025-02-28 15:53  市教育和体育局 [字号: ] 打印

2月26日,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暨四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并同步举行了“说句‘心理’话”学生心理树洞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嘉年华活动的启动仪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建设县域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纳入省委、省政府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决定依托四川师范大学成立四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并以省级中心为引领21个市级分中心、183个县域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统筹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关爱服务“心链网络”。同时,组建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承担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研究、咨询、监测、评估、实践指导、科学普及、引领指导专项任务等职责,加强对该项工作的专家支撑和专业保障。


余孝其强调


学生心理健康,是中央关心、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时代性、社会性、复杂性课题。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咨询委员会“百人专家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县域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协同构建防护预警网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有效干预。要注重以“五育”促“心育”,切实将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理念转化为行动,充分发挥咨询委员会辅助决策重要作用,认真办好“心链网络”民生实事,强化协同联动营造良好氛围,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全面推动我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教授乔志宏;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高校负责同志;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教育厅有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11个省(市)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代表参加会议及中心挂牌仪式。

会上,眉山作为唯一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以《协同发展·互融共生——构建眉山心育新生态》作经验交流发言


协同发展互融共生——眉山构建眉山心育新生态

近年来,眉山市教体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文件精神,以“协同发展·互融共生”为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新生态。

从个别防治转向整体发展

一是政策领航发展。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实现党委统一领导、部门整体推进、层层推动落实。

二是体制护航发展。实施市县两级心理健康中心、骨干专家、校级辅导室、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级心理委员“五百工程”,构建“市县校班”四级护心网络。

三是专业导航发展。编印《眉山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指南》,每年全覆盖组织心理测评,落实学校负责人、班主任、学科教师“三级包保”。

从学科孤岛转向深度融合

一是全员提能。持续推进师徒结对成长“星火计划”,常态开展专兼职教师提升培训,年均个案督导100余次。

二是全面融合。实施“学科融合心育计划”,结合地方特色开发“苏门家风”“艺术+心理”等精品课堂,249所学校实行书记(校长)带头出操。

三是全景浸润。开设“情绪动能馆”等工作坊30余个,到薄弱校开展流动团辅50余场,推出心理知识、育儿科普等视频微课80余期。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打造心理健康“隐性课堂”。

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共生

是探索多元载体。搭建心理健康数字化平台,开展教育、热线、留言、预警等服务,接听热线1200余通,回复留言2000余条,50余万人次受益。

二是凝聚多方合力。搭建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近3年高危个案及时转介100余例,联合开展“苏娃快乐成长营”等主题活动180余期。

三是推进多维育人。每学期组织开展“家长心理学院”和“家校亲子实践”3次,开展200余名家庭教育“种子教师”培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