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把学习党史同锤炼党性、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基层送理论、解难题,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细。
一、加大力度“放”
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以“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为前提,健全线上线下“好差评”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形成首批《青神县乡镇(街道)行政权力事项清单》172项,首批《村(社区)便民事项目录清单》91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推广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应用,全县40个部门、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完成电子印章申请、制证和授权,完成72个电子证照模板制作和绑定,16128个电子证照的签章。紧贴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积极梳理县级部门拟下放、委托到乡镇(街道)办理事项100余项,减少企业、群众办事“来回跑”,打通服务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二、大力推行“减”
着力行政审批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流程”,持续开展“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确保办事指南准确率达100%,配置“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0项,依申请服务事项情形化率100%、网上可办率达100%、 “最多跑一次”率92%,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84.93%,材料减免率达42.05%。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清理取消涉及企业群众办事的各类不合理证明、佐证材料51项,首批涉及教育、司法、市场监管、公安等领域的56项县级证明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自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来,全县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事项291项,减少证明材料400余件(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
三、积极推动“并”
结合“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工作模式,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中心窗口资源。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规范审批事项、划分审批阶段、制定审批流程,实行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和区域评估。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窗,引导项目业主通过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分阶段线上申报和水气通讯网上报装。截止今年11月,完成64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受理和线上审批,涉及307项审批事项实现了分阶段并联办理。
四、始终追求“便”
推动交易场地与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完成首个异地远程评标项目,示范交易中心已于8月初创建完成,等待验收。同时在市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设置“跨区域通办”专窗,配齐办公设备,落实专人负责,加强通办事项的宣传。目前,已实现9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03项“西南五省通办”、148项“川渝通办”、165项“省内通办”。今年,在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收、受、转、办、发”的办理流程开展“跨区域通办”工作,逐步提升跨区域无差别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共计办理跨区域政务服务事项30余件。
五、竭尽全力“服”
推进企业开办改革,将企业开办涉及的印章刻制、税务登记、社保缴纳等4个环节压缩为一个环节时间,企业开办全流程提速85%;实施新开办企业首次刻制印章、政务服务办件结果寄递、办事申请材料打(复)印“三免费”服务。截至今年11月,累计为282户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1119枚,为企业节约开办成本111900元;免费寄递办件结果1065件,免费金额14700元,为办事企业群众免复(打)印费11100元。常态化开展周六延时错时服务。自2019年4月13日首次开展周六服务以来,累计开展“周六服务”71次,接待办事企业和群众6900余人次,受理办件4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