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眉山市彭山区“三类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促农增收 |
2022-12-12 10:10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2022年以来,眉山市彭山区狠抓农民增收措施不松劲,创新资产类、经营类、服务类“三类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促农增收。截至目前,彭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28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村8个,20万元以上村4个,30万元以上村2个,预计彭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5%以上。 (一)盘活“资产”,做稳市场合作经济。推行资产资源开发、土地整理增值、发展物业经济、项目有偿使用、资金入股分红、重点项目带动6种“资产类”发展模式,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资产资源,通过改造提升、重新发包、合作经营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增值促农增收。例如,黄丰镇双塘村将低效出租的10亩集体果园收回,与三交界水果专业合作社以各占50%的份额合作经营,并进行品种改良,年收入6万元,是普通出租方式的6倍;观音街道原曾家村将原奶牛场26.1亩场地重新整理后出租给建筑公司,在保证村民承包金的前提下每年收租金5万元。 (二)实体“经营”,适度发展产业经济。推出实体经营、乡村旅游、抱团发展、项目承建、电子商务5种“经营类”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融合促农增收。例如,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建立乡村振兴学校、革命教育基地、田园综合体、度假村等,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统筹开办葡萄节、橘花节吸引商客,马林村、新桥村、团结村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村,通过组织联建、项目联办,共同开发产业项目,双塘村、团结村、共和村实现年增收17万元。 (三)做实“服务”,力推涉农配套经济。重点推行土地流转、统购统销、劳务输出、生活配套4种“服务类”模式,提升“三农”服务质量,节本增效促农增收。例如,原彭溪街道兴崇村成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公司,流转土地3800亩,为业主提供土地流转技术信息、纠纷调解等服务,每亩每年收取服务费20-50元;观音街道果园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村党委书记担任负责人,统一为合作社成员提供生物防虫、农资购买、产品统购统销等服务,为农户每亩节约生产成本600-800元,村集体通过产品溢价、商家返点等,集体经济年收入超40万元。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