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文件当前位置: 首页 > 政  策 > 正文
 索 引 号  015425431/2016-00063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16-07-08
 文  号  眉府办发〔2016〕19号  公文种类 
 成文日期  2016-07-07  有效性  有效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的通知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的通知 主动公开 2016-07-07 眉府办发[2016]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单位、部门:

  《眉山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7日


  眉山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专项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按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配置教育经费、设备设施、师资生源等资源。到2018年,全市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人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到2018年,全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劳技、运动场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学生宿舍、床位、食堂(伙房)、厕所、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区县、乡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

  (二)城乡校长、教师配置更加合理,实现更为合理有效的校际共建。

  完善校长、教师管理制度和交流轮岗制度,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常态化。到2018年,各区县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的10%,县域内教师资源基本实现均衡配置。

  (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共建共享。

  到2017年,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覆盖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市教育体育局建立服务全市的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各区县进一步完善“三通”基础条件,建好、用好本地“两平台”,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基本解决“择校热”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

  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区划分,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确保应入尽入。完善济困助学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

  (五)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覆盖面,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切实保障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益。加强特殊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特色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1.推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2.继续推进省上确定的第二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市县财政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财政局、市教育体育局)

  (二)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等规划标准,制定我市小学(含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

  2.坚持“补短板、保基本”政策,教育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保障薄弱学校需要,推进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预计用5年时间总投资4.9亿元,新建及改扩建校舍29万平方米,建设室外运动场地15万平方米并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配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

  3.以区县为主加强学校规划建设。今后新建学校一律按《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建设和装备。制定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年度目标任务,并逐年实施。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三)健全教师补充机制。

  1.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2.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严格按政策将核定编制足额下达到校,逐年补足配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完善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加大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配齐各级各类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

  3.拓展教师补充渠道。积极支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落实好就业签约工作。对符合国家、省政策规定的农村及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可按规定实行公开直接考核招聘。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积极探索“县管校用”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各区县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的10%。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应有1年以上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2.探索建立中小学城乡教育“区域联动、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合作联盟模式,按照“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互动发展”的工作思路,进行教师交流和调配,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3.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确保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加快农村、边远地区周转房建设。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特别是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五)均衡配置优质资源。

  1.加强市、区县两级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数字化校园、装备标准化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省的教育资源及管理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展“四支队伍”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全员提升工程(“四支队伍”即:中小学学科教师、农村教学点教师、中小学行政管理人员、教育技术管理人员)。

  3.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机制,加强“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1.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招生政策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制定中考招生实施意见,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50%的名额作为“定向切块”计划,均衡分配到县域内初中学校。

  2.加大招生信息发布和招生政策宣传,制定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建立违规招生联动查处机制。

  3.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享受普通学生同等待遇。

  4.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通过多种形式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将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免费教育范围,力争经过3年努力,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

  (七)加大教育资助力度。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扩大为“三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提供作业本,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保教费。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扶贫移民局)

  (八)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重视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广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别的实践活动。

  2.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工作。建立全面、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逐步探索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艺术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

  (九)加强组织领导。

  1.各区县要高度重视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工作,制订推进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路径。要汇总情况,总结经验,及时上报工作推进情况。

  2.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和完善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根据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任务要求,完善评估指标,加大督导评估力度。要建立通报制度,定期对各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工作措施、典型做法进行通报。

  3.市教育体育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项目资金继续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

  4.市政府新闻办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政策、措施和已取得的成效,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教育体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办、市政府新闻办)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