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5425431/2012-00049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12-05-02 |
文 号 | 眉府办函〔2012〕52号 | 公文种类 | |||
成文日期 | 2012-04-26 | 有效性 | 失效 |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眉山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
眉府办函〔2012〕5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单位、部门:
《眉山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眉山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眉山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眉府发〔2011〕28号)要求,特制订2012年度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加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统筹协调、组织指挥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普及应急知识常识,提高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各类应急预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推动引领作用和对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遵循指导作用。
(三)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提前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四)加快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分析研判、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和统筹调度能力。
(五)抓好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建设和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探索总结新经验、新方法,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二、主要任务
根据《眉山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的目标,针对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结合提高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不同要求,2012年重点推进实施七项工作。
(一)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依托省、市气象局现有业务系统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和部门预警信息的采集与共享。5—7月进行项目编制,8—10月完成项目报批,并尽快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政府应急办,各区县政府)
(二)推进应急管理基层示范单位建设。命名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条件较好乡镇(街道)、社区(村)作为市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加强应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8月底前,制订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9月15日前,完成推荐上报审定;10月底前,正式启动实施。(责任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各区县政府)
(三)推进校园应急知识宣教普及工程。选择若干不同类型的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以科普宣教、自救互救、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教育示范工程,推动校园应急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各类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8月底前制订应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9月底前完成应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的审定工作;10月底前正式启动实施。(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政府应急办)
(四)推进基层救援力量建设。整合乡镇(街道)民兵预备役、保安、警务、医务等具有相关救援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基层救援队伍。每个乡镇(街道)要组建一支30人以上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并增配相应物资装备,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基层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第一时间先期处置能力。2012年底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完成组建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各区县政府)
(五)推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制订完善医院、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以及能源、通信、运输、粮油、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应急预案,重大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必须制订临时应急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实时修订完善制度。2012年底前,完成市、区县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市级有关单位、部门,各区县政府)
(六)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整合利用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有关部门(行业)的专业系统资源,推进建设市、县两级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互联共享、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信息发布、综合研判、指挥调度、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为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开工建设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责任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各区县政府)
(七)推进应急宣教培训工作。依托党校(行政学院)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广播电视、网站、报刊等各类媒体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设置栏目专题刊播应急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应急知识覆盖面。4—5月,集中开展防灾救灾知识、大演练活动宣传报道。加强大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将应急知识纳入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急演练。(责任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市教育局、眉山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各区县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本年度计划明确的重点工作,抓紧编制本地本部门相应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实施。同时,强化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调衔接,密切协同配合。特别是第一责任单位要采取建立部门之间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日常经费、救灾装备及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的投入力度,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将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对年度计划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级相关规划实施的对接衔接,加强与省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国家、省级部门的项目支持和投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增加应急能力建设投入。
(三)强化督促检查。市政府应急办作为本年度计划实施的主体单位,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要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及时会商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本计划顺利实施。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