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文件当前位置: 首页 > 政  策 > 正文
 索 引 号  015425431/2016-00054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16-06-02
 文  号  眉府办发〔2016〕11号  公文种类  意见
 成文日期  2016-05-30  有效性  有效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主动公开 2016-05-30 眉府办发[2016]1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单位、部门: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6〕15号)精神,发挥服务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生活性服务业,现就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性服务新需求为主线,从供需两端发力,创新政策支持,大力倡导崇尚绿色环保、讲求质量品质、注重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城乡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旅游服务。深入实施“以游为主,统筹城乡”,抢抓全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机遇,进一步提升旅游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观光、生态、文化、体验、度假、养生游共同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金三角”。坚持品牌发展,精心打造东坡宋城、黑龙滩、瓦屋山、柳江古镇、彭祖山、老峨山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加快推进“两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七里坪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坚持大营销理念,建设“互联网+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大成都、大峨眉旅游区,包装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唱响“天府新眉山,旅游新体验”。坚持“全域景区”理念,深入宣传贯彻《旅游法》,实施旅游减贫行动和“旅游厕所革命”,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文化服务。坚持文化立城、文化立业、文化立人,深入推进文化立市“123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文化惠民、文艺创作精品工程,积极参加“美丽四川”影视精品创作生产工程,打造“眉山东坡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充分挖掘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大雅文化、竹编文化、忠孝文化内涵,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探索推进文化产权、版权、信息等市场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市广播电视台,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健康服务。推进健康服务产业化、专业化、多元化,加快建立与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相适应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促进社会办医政策措施,注重个性化特需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护理院、康复医院。支持有条件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临终关怀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打造具有眉山特色的中医药康养、彭祖长寿养生文化、七里坪国家抗衰老研究中心等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发展形式多样的商业健康保险服务,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完善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推动互联网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健康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区、县人民政府)

  (四)养老服务。鼓励个人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运营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支持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教育体育、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法律维权等服务,加强对残疾老年人专业化服务。强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推动提高养老护理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司法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市残联,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体育服务。健全体育总会工作机制,加快推动社会体育组织向基层延伸,推动体育社团实体化建设。积极构建“一园三带多基地”的体育产业区域布局,即加快推进岷东新区体育产业发展园区,培育成绵乐城际铁路沿线体育赛事和体育培训产业带,洪雅县、丹棱县户外运动产业带和仁寿县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带建设。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城市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小区按规定全部配套建设体育设施。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体育赛事承办机制,丰富赛事活动。(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城乡规划局、岷东新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六)法律服务。以“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工作为载体,通过开发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办普法栏目、组织大型宣传活动等,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积极构建“互联网+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工作格局。健全“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构建覆盖全市乡村(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结合“12348”法律援助热线电话、法律服务平台、法律援助新浪微博等,切实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援助,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组建眉山市公职律师队伍,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坚持诚信执业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工作者执业行为。(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

  (七)批发零售服务。积极建设消费品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和生活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等。加快建设青龙物流园区。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开展超市卖场、便民连锁、百货零售等商业业态集中配送,推进电子商务、批发市场、专业卖场等其他业态共同配送。完善农村配送体系,支持供销社、粮油副食品和农村邮政等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资连锁超市建设。引导传统零售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商业模式。推动连锁经营多领域、多业态、多层次发展,加快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大型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面向社会提供配送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八)住宿餐饮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发展餐饮住宿服务,形成多层次、多样化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做强眉山川菜产业,积极争创“中国川菜文化历史名城”、“中国川厨之乡”,组建中国烹饪协会川菜研究院和四川旅游学院川菜科技园。积极发展“互联网+”餐饮,打造电商美食平台。加大餐饮产业化基地、原材料基地和人才基地建设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乡村特色饭店。推动住宿餐饮企业融入“互联网+”,鼓励发展智慧酒店、智慧餐厅、网络预订等服务平台的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东坡味道办,各区、县人民政府)

  (九)家庭服务。引导家庭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多渠道、多业态丰富服务供给。整合升级家庭服务公共平台,健全服务网络,发挥平台对城乡生活性服务业的引导支撑作用。培育一批龙头家政服务企业,支持专业型家政服务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家政企业员工制发展,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完善社区服务网点,多方式提供居家服务。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推进个性化服务,开发综合性服务,培育高端服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十)教育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创新生活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发展远程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增设生活性服务业专业,扩大招生人数。加强学校同各级医疗机构实习就业合作,提高办学质量。鼓励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加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完善适合生活性服务业特点的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推进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加强家政、养老、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标准建设,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建立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服务质量追溯制度,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等领域,实施全覆盖全周期的质量管理、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健康、养老、旅游等重点领域的统计制度,加强统计数据共享、质量评估和结果运用。(牵头单位:市政府三产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中涉及民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等的建设力度。加大对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培育推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银行间市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健康保险,大力发展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需要,优先保障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牵头单位:市政府三产办;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的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30日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