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提案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第220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5-07-18 15:03   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人:
[字号: ]

尊敬的黄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种好“东坡大米”的建议》(第220号提案)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粮食生产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落实了专人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分析了我市在“东坡大米”种植基础环境打造、降低成本、利益联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在持续种好“东坡大米”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提高农户种粮收益、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眉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出台《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坚持集群集聚发展、高标准推进、强化品牌营销,培育“东坡大米”公用品牌,引领全市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东坡大米” 品牌建设,将其作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核心抓手,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林双全和市政协副主席熊英担任组长的“东坡大米”工作专班,统筹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各相关部门,制定详细任务清单,细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2024年,全市试点攻关种植高品质“东坡大米”3000亩,全程绿色生产,高品质“东坡大米”检测指标均达到绿色大米标准,品质比往年提升显著。

一、机械化与种植绿肥,推动“东坡大米”节本增效

近年来,全市大力培育服务主体,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利用倒茬空闲时间合理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助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一)机械化提效降本全市建成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7个,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382家,创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省级重点服务组织5家,评定市级重点服务组织16家,培育年服务能力2万亩以上服务主体15家,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全省第二。其中,水稻实现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插秧机、无人收割机等装备覆盖率超90%,亩均用工从8人•天降至1.5人•天,效率提升5倍。但是,在智能机器人等机械化除草方面的推广应用存在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科研院校、新型经营主体,分别在平坝、丘陵区域开展机器人除草试验示范,推动机械化智能除草的推广应用。

(二)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在粮油、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的同时,充分利用冬闲田、冬水田、倒茬空闲时间通过在粮油作物行间、间/套种植绿肥、豆科作物,建立种养结合的新型耕作制度,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快速腐熟还田技术,促进有机养分还田,培肥地力。2024年,全市在冬闲田、果茶园、粮油作物行间种植绿肥32.7万亩。结合种养循环理念,发展稻鸭、稻鱼综合种养6.9万亩,利用鸭子、鱼活动除草降低病虫害、增加有机肥供给。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利用水稻—蔬菜、水稻—泽泻两季轮作田间倒茬空闲时间种植紫云英等绿肥并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有机肥投入,减少种植成本。

二、建良田优化环境,筑牢“东坡大米”生产基底

我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好“天府良田”,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增施生物有机肥等土壤改良行动,建设生态沟渠、湿地净化池,探索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源,构筑“东坡大米”生产坚实基础。

(一)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制定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明确平坝区按照15亩一个田块进行格田化改造,丘陵山区梯田(地)化率、田间道路通达度均达到90%以上,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平坝区和丘区每亩建设标准分别提高至3800元、4000元,被列为全省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市。2024年以来,全市整合农业农村、水利等项目资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9万亩、恢复水田2.23万亩、实施地力培肥15.15万亩,其中新建和整治排灌渠道516公里、新建及整治田间道路332公里,新建蓄水池222口、整治山坪塘338座等,完成岷江、青衣江、沱江等流域河段9处防洪治理工程,东坡蟆颐堰等7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青神青龙水库等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025年,将继续整合涉农项目,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整治黑龙滩灌区斗渠14条122公里,9座小一型水库放水干渠58公里,全市新建和整治排灌渠道41.1千米,新建蓄水池40口,整治山坪塘23口,新建和改造提升提灌站10座及以上。

(二)积极开展生态修复,优化种植环境。依托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生态沟渠、湿地净化池,种植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施用微生物菌剂,降解农药残留及富营养化物质,保障灌溉水源洁净安全。联合川农大水稻所,在永丰村探索种植吸附生物和土壤靶向改良,种植超积累植物(如苎麻、紫云英)吸附重金属,结合绿肥翻压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修复耕地,施用生物炭、硅钙矿物等改良剂、阻隔剂,调节土壤结构,降低有毒有害物质活性,减少农作物吸收。

三、探索构建订单模式,建立“东坡大米”联利机制

(一)生产竞赛驱动订单我市自2016年起连续九年开展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引入国内外340个优质品种筛选示范推广,配套机械化种植、减氮增效等技术,覆盖范围由东坡区扩大到全市各县(区),实现竞赛田块亩产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00斤,带动全市150万亩水稻优质化生产,竞赛获奖主体优先获得国企订单。

国有企业主导订单市农投公司与12名种植业主签订稻谷委托种植收购合同,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烘干加工、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对单产小于等于800斤/亩的湿稻谷按照2.5元/斤进行统一收购,湿稻谷单产超过800斤/亩的,超出部分按湿稻谷单价1元/斤统一收购。落实财政补贴措施,分环节强化支持保障,市级财政对市农投公司、眉山宝家粮油公司“五统一”运营环节进行专项补助。2024年,全市收购优质高品质“东坡大米”湿稻谷1055.6吨,产出高品质“东坡大米”精米400余吨。

四、聚焦品牌宣传推广,呈现“东坡大米”品质内核

近年来,全市聚焦立品牌、强宣传、增效益,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坚持走种植品牌粮食之路,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一)开展“东坡大米”品牌宣传推广。2023年6月9日,“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发布会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举行,“东坡大米”作为眉山市粮油区域公用品牌作了首次推介。同年,“东坡大米”被优选在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向全国推介,成功登榜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2024年,“东坡大米”在永丰村食味品鉴活动中得到评委团一致好评。同年,“东坡大米”被省粮食学会评选为“四川好粮油”产品,‌依托上海中国品牌日活动、第二十三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第十四届农业博览会等“东坡大米+系列产品”走进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品牌溢价率突破25%,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今年,我市对仁寿、洪雅、丹棱三县(区)试点攻关种植高品质“东坡大米”区域安装实时监控摄像头,配置高精度传感器组,数据实时回传至市级数据平台,对每批次稻谷生成溯源码,实现水稻全生育期环境数据动态跟踪,为“东坡大米”宣传推广提供数字化支撑。

(二)打造“东坡大米”品牌文化。将培育“东坡大米”公用品牌作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整合市内重点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制定“东坡大米”统一标识,形成产业发展强大合力。以“东坡大米·人间有味”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形象,推出了三款“东坡大米”产品,并形成“东坡大米+东坡肉”“东坡大米+东坡泡菜”等4套系列组合产品,基本形成了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品牌矩阵。

(三)拓展“东坡大米”销售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体系,组建专业团队,打造“东坡大米”营销中心,产品在“天府东坡”品牌展销门店、宏远上铖超市及餐饮酒店上架展示销售,并在“天府东坡”“慧之家”“发现眉好”等微信小程序商城、京东商城及私域渠道全面上线。与零售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东坡大米”的市场覆盖率和消费者触达率显著提高。

衷心感谢您对粮食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加强“东坡大米”品质管控,攻关高品质“东坡大米”,推进“东坡大米”绿色有机认证扎实开展“东坡大米”宣传推广,建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体系,优化现有渠道运营质效,加强与连锁商超、特色餐饮酒店、特产店、旅游景区等的合作‌,通过订单化种植提高末端价值,不断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示范区。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8日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