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提案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第39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5-07-18 11:36   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人:
[字号: ]

民建眉山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区位产业优势大力提升现代农业效益,助力农业农村振兴的建议》(第3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农业产业主要情况

近年,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为总揽,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形成粮油、生猪、柑橘、泡菜、林竹五大主导产业,拥有东坡水产渔苗、彭山葡萄、仁寿枇杷、洪雅绿茶等系列区域特色产业。建成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泡菜城”,主导制定盐渍发酵蔬菜国际标准,“东坡泡菜”市场份额占全国1/3,荣登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获评晚熟柑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投运中国晚熟柑橘商贸物流中心,晚熟柑橘产业入选全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居全国第3位。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5个。2024年全市一产增加值228.23亿元,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一。

二、主要作法

(一)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聚焦耕、种、防、收、售五大环节,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建设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7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382家,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面积480余万亩次。青神县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县试点项目。强化家庭农场管理服务,新培育家庭农场44户、占省下目标任务的107%。持续开展示范社四级联创,累计创建市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470个。支持重点农业企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市级龙头企业161家,联农带农73万户增产增收。

(二)强化科技应用推广。加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建设,遴选198名农业科技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大力推广先进的农机装备,推广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辅助驾驶系统、植保无人航空器等智能农机装备,开展玉米机播,水稻机收,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收,马铃薯机播、机收等示范推广。引进杂交稻精准条播机、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等机具,推广水稻精准条播育秧技术及循环运动育秧,有效提高我市水稻育秧机械化水平。规范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2024年新增补贴机具0.96万台(套)。202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以上。东坡区智慧农业入选全省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名单,彭山区数智水稻解决方案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三)加大农业人才培育。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872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5251名,超省定目标任务104.7%,市农业农村局连续3年被农业农村厅评定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单位。成功申报省级财政农业经理人“百千万”培养计划项目,计划培育引领型、示范型和带动型农业经理人100名。全市入库家庭农场13357个,培育现代农户家庭农场主855名,每个现代农户家庭农场给予3-20万元项目支持;引领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社带头人3627名;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170名,培育经验在2023、2024年全省“头雁”项目推进会上交流。指导成立眉山市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发展协会,汇聚全市60名优秀“头雁”人才,引领地方产业发展。到2024年底,全市保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8.33万名。

(四)严防农产品质量风险。按照部省要求,结合各级监测、巡查、举报发现的风险隐患,针对性开展水产品、柑橘、豇豆、芹菜药残专项治理。全市监督抽查农产品样品365个,全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达99.4%,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2件。针对假劣农资、化肥“忽悠团”、网络违规售种等热点问题,结合眉山农业生产农资使用实际,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保障农资质量安全。全市共计查处假劣农资案件56件,共处罚没款18.38万元,公示典型案件10件。全市7个县(区)全部建立县、乡、村、生产经营主体四级网格化责任体系。

(五)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开展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增效行动,高质量举办泡博会、竹博会,推动“东坡大米”“眉山春橘”“瓦屋春雪”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参展农博会、西博会、茶博会、“中国品牌日”、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全国行等,搞展示、做宣传、讲故事,不断提升眉山农业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推出“东坡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统揽粮油产业发展,攻关试点高品质“东坡大米”,制定统一标识、颁布规程标准,培育永丰大米、田鸭米、骑龙大米等特色子品牌,“东坡大米”入选全国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传播案例。全市5个品牌纳入2024年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培育对象。新认证绿色食品20个,绿色食品总量达230个。

(六)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以文化传承与保护、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编制《“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形成《眉山市“天府粮仓”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建设工作机制》,全市7个农旅融合重点片区全部编制乡镇级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11个农旅协同发展片区均在乡镇级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单列旅游专章。依托各地自然风貌、农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将旅游元素、文化创意与乡村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发展精品民宿、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特色餐饮等融合业态,打造培育“仁寿梨花、丹棱桔橙、彭山葡萄、青神竹编”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依托万亩茶园,成功打造以茶为主题,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茶文化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青杠屏·茶客空间项目;依托古村古貌等特色资源,成功建成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项目。开发近郊农业休闲旅游新模式,积极打造“桔香稻田”“竹里稻香”农商文旅综合体和“柳江—东岳”“玉屏花溪”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全市拥有乡村类A级旅游景区1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天府旅游名镇3家、名村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8个。全市已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丹棱县和青神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做优城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建设“五美乡村”省级“百片引领”先行片区1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村8个。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聚力攻坚建设“天府粮仓”。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任,统筹推进“保耕地、建良田、提单产、增效益”,基本建成“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确保粮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128万吨。持续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实施百亩超高产技术攻关,建设粮油千亩高产示范片50个。开展第三届水稻种植“一优两高”生产竞赛,以县域为单位主推1—2个主导品种,力争种植面积达到60%以上,落实生猪长效支持政策,持续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确保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13.8万头左右、出栏生猪215万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动蔬菜大棚提档升级,确保常住人口人均蔬菜供应量稳定在524公斤以上。深化水产健康养殖,加快仁寿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建设,确保水产品产量突破16万吨。稳定发展奶业、禽蛋、小家禽等畜牧养殖业,加快建设葡萄、枇杷、梨等特色产业强镇,推动“森林粮库”建设。

(二)“建圈强链”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农业科技装备为支撑,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建圈强链实现园区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质扩面,新评定和升级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新培育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逐步推动实现有条件的乡镇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以国家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为示范引领,推进老果园优化改造,提升柑橘加工“三中心一园区”运营能力,健全农产品精深加工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并动态完善调味品、竹等重点产业链图谱、工作清单,出台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推进三年行动方案,聚力打造调味品、竹、预制菜领跑赛道,协同做强茶、肉制品和粮油细分赛道。调味品制造以东坡区为主要承载地,仁寿县、洪雅县为协同发展地,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做优做强,确保“味在眉山”销售收入达1250亿元。

(三)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成都平原稻—菜(药)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和扩面推广”项目建设,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培育农业领域科技企业和创新平台,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20家和30家。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3个。深化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做强水产种业,推动万家好、温氏等畜禽核心育种场提档升级。加快推动东坡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示范,发展农业低空经济。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静态库容达25万吨以上。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支持农机装备报废更新。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农机推广应用,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机械化示范,力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

(四)建立健全人才帮扶体系。分级分层组织高素质农民积极参加省、市、县级培训,为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储备合格人才。持续支持农业农村人才创办现代农户家庭农场,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眉州英才计划“天府粮仓”农业领军人才选拔,由市委人才办命名,并给予人才奖励。在彭山区、丹棱县、青神县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为认定的人才匹配社保补贴和产业奖励。进一步发挥“头雁”联农带农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高全过程服务、全方位保障能力和水平。指导头雁协会从人才资源管理、产业振兴服务、乡村文化促进等5个专委,开展农业农村人才的协调与管理、农业信息咨询与服务、乡村文化宣传与农产品品牌推广等6个方面发力,服务乡村人才,促进产业振兴。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坚持推进晚熟柑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抓实宣传培训、蹲点值守、检测执法等工作,落实“两个名单”制度。坚决盯住中高风险种养殖户和规模以上大户,查办一批违法典型案例,震慑不法行为。加快推进县(区)农检机构检测能力扩项。大力推进市、县级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确保全市样品监测数达1.3批次/千人以上,省级监督抽查问题发现率达1.5%以上,省级例行风险监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对照国家农安县标准提升监管能力。推进丹棱县结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标行动项目,督导洪雅县对照国家农安县标准实施创新优标建设,培育仁寿县开展国家农安县达标建设。

(六)培育品牌扩大影响力。大力组织市、县农业品牌申报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和“天府粮仓”品牌精品。强化重点农业品牌宣传营销,组织“东坡大米”“眉山春橘”“东坡泡菜”等眉山特色品牌参加农博会、绿博会、“天府粮仓”精品全国行等展会。鼓励吉香居、竹元科技、和鑫农业等龙头企业,主导参与制定泡菜行业、竹质工程、调味油等行业标准,推动《香料调味品花椒调味油规范》国际标准发布。编制《竹藤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争取青神县列入竹藤师中高级职称认定地。推进东坡泡菜申报创建国家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加大青神竹编、东坡泡菜制作技艺等竹编、川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优化传承人梯队,开展“品牌+非遗”创新营销,创造消费新潮流。举办好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等会节,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川行天下”国际市场拓展、川货电商节等活动。持续提升“东坡泡菜”“瓦屋春雪”“千禾”“斑布”“王家渡”“川娃子”“幺麻子”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大力促进“农文旅”融合。以“寻美乡村·乐游眉山”乡村旅游季活动为引领,做靓“安逸走四川好耍在眉山”文旅品牌。按照“时间节点”推出主题节庆活动。开展东坡区樱桃采摘季、彭山区“万亩香橘海甜蜜新黄丰”庆丰收狂欢嘉年华、仁寿县青岗和青神竹里稻香菜花赏花活动、洪雅县茶旅踏春季活动、瓦屋山珙桐杜鹃赏花活动,丹棱县“丹棱游春倾橙时光”春游系列活动。结合“空间基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出特色文旅线路,推荐“眉山宝藏赏春地”点位,发布样板旅游线路。串联三苏祠赏花研学游、东坡文创园浪漫樱花游、柳江古镇国风游等乡村旅游火爆线路。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民俗风情、农事体验、果花休闲等体验项目。融合丹棱唢呐、仁寿抬工号子、青神竹编等各类非遗展示活动,开展舞龙、竹竿舞、采茶歌等民俗文化才艺大比拼,推介丹棱冻粑、仁寿芝麻糕、风干牛肉、钵钵鸡等地方特色美食,开发洪雅高山茶、藤椒油、果小酒、樱桃、丹棱不知火等当地特色乡村旅游商品,有效带动农文旅消费。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9日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