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提案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第47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5-07-18 11:33   市农业农村局 审核人:
[字号: ]

市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持续打造永丰村“天府粮仓”核心示范片,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第4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打造永丰村“天府粮仓”核心示范片,推动永丰村城乡融合发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应有之义,是认真落实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突出“优城美乡强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探索,是东坡区永丰村始终扛牢战略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眉山始终坚持市区一体、上下“一盘棋”思想,在永丰村阶段完成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坚持深耕“天府粮仓”总基调不变,更加突出“天府粮仓”的共性优势,更加发挥“东坡永丰”的个性特色,以“天府粮仓为承载、精深加工为支撑、农旅融合为补充”,深入推进城乡融合,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1次,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先后组织研究11次,东坡区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10余次。同时,认真贯彻“三上三下”工作法,在走访800余户群众基础上,再次组织召开村党委会、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并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前往邛崃市文脉坊,崇州市大雨村、梁景村、凡朴农场考察学习城乡融合促乡村振兴经验,市、区、镇、村群策群力,共谋永丰村城乡融合发展工作。

一、扩大示范片面积,提升建设质量

(一)贵单位提出的“加大投入力度”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眉山作为“天府粮仓”首提地,坚定扛牢保地稳粮政治责任,制定眉山市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亿元,专项用于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引领示范、主体培育、示范带动、延链融合等保地稳粮“六大工程”。根据各县(区)“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投入情况,市级财政按照不高于县(区)本级财政投入的30%给予资金支持。2023年,支持东坡区永丰村示范片(核心区)3500万元。

(二)贵单位提出的“高质量建设”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东坡区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逐步调优空间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底线管控,健全《永丰片区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天府粮仓”永丰核心样板区专项规划》《永丰片区旅游专项规划》《永丰片区核心区交通建设专项规划》等规划体系,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实施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原乡韵味、原生价值”的乡村风貌,以“东坡生活家”为题,推广“拆收改栽画”工作法,将永丰村按照核心区、示范区、推广区3个区域,分别按照“一房一策”、微改造、环境提质要求,分批次、递进式开展全域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建成田园乡风的农村公园。

二、深化种养循环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贵单位提出的“发展现代种养业”和“提升科技含量”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聚焦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坚持良种选育,连续举办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和开展1500亩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水稻新品种试验增至300亩,试验新品种79个。强化良法推广,打造1000亩绿色生态栽培示范基地、410亩稻鸭(鱼)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发展稻菜、稻药高效轮作,推广稻鱼、稻鸭、稻虾、稻蛙生态种养,探索稻菜菜、稻药麦三季轮作模式,片区亩均产值增至9000元。深化良田提质,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站,24小时自动监测地情、肥情、环情、墒情等耕地质量。开展测土配方、化肥减量等地力培肥,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推动地力等级保持在3.2以下。突出良机赋能,围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依托好味稻、一心农机等国省示范社,大力推广使用无人机施肥给药、大型烘干收储等先进设备,推动亩均种植成本下降约400元。强化良制保障,严格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全覆盖开展粮食耕地、种粮大户等4项专项补贴,并在兑现国家现有补贴基础上,区财政每亩水稻再增加200元补贴,全省首创“农村闲置资产履约保证保险”。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融合发展

(一)贵单位提出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编制片区招商手册、文旅配套设施规划,联动丰收里“共享田园”、英勇社区农耕体验等资源,构建“农旅+”环线;建成永丰村村史馆,擦亮“苏氏家风在永丰”品牌,先后举办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40余场次;举办太和元宝樱花季、尚义英勇星空音乐季等活动,人气火爆、备受好评。下一步,传达好、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依托“一田一池一站一院”场景,建设微缩化教育宣传点,呈现视察指示及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宣传场景。以“学在纱縠巷、享在永丰村”为题,立足传承东坡农耕文化,在川西林盘里、田野躬耕处、通济古堰旁、橘园绿野上,梳理脉络、整理环境、植入要素,在农村组团式讲好“好竹东坡”“躬耕东坡”“种橘东坡”“治水东坡”“美食东坡”的故事,呈现生活家苏东坡笔下的田园好生活场景。立足民俗体验,深挖永丰村智慧耕种、烟火农居、乡土味道等特色,呈现最烟火的永丰乡风乡情场景。持续梳理林盘场景。针对植被繁茂杂乱和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增设树池、照明、休闲设施等,拓展使用空间,并筑巢引凤、就地培育一批本地特色的经济小院。

(二)贵单位提出的“建设乡村酒店和民宿”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综合效益。完善耕地流转配套机制,落实“土地承包到期后顺延30年”政策,探索“谁使用、谁负责”的流转耕地地力保护、末端沟渠道路维护责任机制。多元盘活宅基地,推进“三权分置”,支持采取自营、出租、入股与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用好集体建设用地,依托试点订单基地,通过土地入股等模式盘活农用地资源;盘活闲置民房资源;在永丰片区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四、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一)贵单位提出的“制定优惠政策”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统筹对上争取、财政投入等资金,先后投入2.4亿元保障各项建设。下一步,将探索资金有效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永丰村开展全区涉农对上争取项目集成投向试点;设立财政永丰城乡融合试点建设财政专项,明确使用范围和补助比例,保持财政对永丰村投入力度。畅通金融嫁接机制,对有贷款需求的建设主体,鼓励申请农担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建设,同时按照不同投资规模进行贴息和担保费率的补助。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定期发布重点项目投资、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生活性服务“三张”清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广“国有平台公司+村集体+社会资本”共建共赢制度,利用强村公司撬动周边村集体组织,共投共享永丰发展红利。

(二)贵单位提出的“加强宣传推介”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完善导视系统,开展整体推介,串联“永丰—眉山城市新中心—三苏祠”,构建城乡共融发展矩阵,推动永丰农旅嵌入东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争取创成“五美乡村”精品村、天府旅游名村、全国旅游重点村。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擦亮“东坡大米、东坡泡菜”为主的“米+”特色品牌,融入东坡行旅图,规划味稻食坊、非遗工坊、户外稻场、群众公共文化等空间,建设集展示、休闲、研学、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教育性、体验性、趣味性、生产性于一体的永丰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开展季节性周期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农事参与,建立情感纽带,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一站式转化、农耕文化和东坡文化的深度融合。力争将停留时长延长为至少半天、一次性接待量提至400人以上、“一次观光”转向“持续复游”。依托永丰村区位优势和核心价值,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研学目的地。

五、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贵单位提出的“促进人口回流”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畅通产业人才招引。以重点项目为线索,编制人才需求清单(如乡村经营人才、自媒体创业人才、集体经营组织管理人才);发布人才回引计划,整合建立新农人小院。探索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激励办法,整合建立新农人小院,实现政策集聚、社群管理、流量共享、活动共策,引育农业科技者、小院主理人、职业经理人等新农人80名以上,建立“村集体统筹资源+专业主体整体运行”机制。探索有效引流模式,鼓励支持城区中小学组织近郊研学、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乡村开展工会活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保障入城村民权益,深化户籍转移制度改革,支持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学籍统一管理,推动片区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依托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成立永丰片区办学共同体,深入推进“三名工程”“青蓝工程”,年均开展教师互派8人次以上、学生交流和课堂共通等活动50次以上。

(二)贵单位提出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议我们已采纳并将持续着力。完成成昆铁路下穿隧道改造工程和观光大道、镇星路黑化工程;推进通济堰永丰村灌区改造提升,完成东沟等三条支渠维修养护,试点建设1500米生态灌溉沟渠。下一步,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动天然气管网应覆尽覆;补差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实现村级主干道亮化100%。提升现有设施效能。实施35kV永丰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工程,配套升级农村低压电网,推动全域安全供给。推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率100%。健全管理维护机制。坚持投建管用并重,明确财政扶持项目形成的资产管理权限,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社会化管理体系,确保维护资金精准拨付、高效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率100%。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7日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