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提案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对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第155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5-06-11 09:41   市教育和体育局 审核人:
[字号: ]


庞云鹏、聂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第155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88(含教学点12个),在校学生261311。其中,小学181、在校学生174916人,初中107所、在校学生86395人;城区(含县城)89所、在校学生177118人,农村199所、在校学生84193人。

(二)学龄人口情况一是学龄人口变化情况。我市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已于2023年达峰,为17.57万人,2023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初中阶段学龄人口预计于2029年达峰,为8.96万人,2029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农村学龄人口进城入学情况。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14%2023年达到52.81%,平均每年增长约1个百分点。2020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人数为5969人,2022年达到阶段高峰11168人,2023年后连续两年下降。预计今后五年我市城镇化率较目前提升5-6个百分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人数比例相应有所提升,但不会对城区学位需求造成较大冲击。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十四五”以来按照“小学相对集中、初中进城入镇”原则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1.73亿元,新建、改扩建投用义务教育学校29所,新增学位3.62万个,累计撤并农村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111所(含教学点49个),闲置校舍优先用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等

(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十四五”以来,通过教师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2095人。3年,264名音体美教师在县(区)域内或学区内走教,交流轮岗教师2037人,有效缓解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紧缺的压力。持续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做好清欠教师工资待遇专项行动,依法保障教师工资收入。

(三)推进“学区制”治理召开“学区制”改革现场推进会,推进25个学区52所中心学校引领区域共同体和集团化办学,加强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依托学区和集团落实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畅通城乡教师流动渠道,推动教师跨校、跨学段任教。洪雅“学区制”改革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专题报道,《青神深化“1+X”办学模式构建办学共同体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省专题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

(四)推进“校联体”领航学校”建设。全市组建30所小学、30所初中优质学校“校联体”,市教体局每年拨付经费25万元,由理事会每年组织开展管理论坛和学科论坛,同时每所优质学校帮扶至少3所农村学校,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目前,已建成6所、向省教育厅遴选推荐了14“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领航学校与75所学校推进管理共商、教师共培、课程共享、课题共研、文化共建,有力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5亿,完成多媒体、数字课堂、实验室等硬件设备设施建设,建立教师空间1.99万个、学生学习空间29.77万个。依托“四川云教”等平台,完成1011节课程资源、261个课件、51节课堂直播,学校收看10981节次课程,下载1523个课件、2281节次的课程资源。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2.6万人次,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服务农村边远地区提高教育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多举措满足学位需求。一是科学优化学校布局。按照小学相对集中、初中进城入”原则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2015年拟撤并义务教育学校17所,预十五期间还将撤并义务教育学校40余所。二是建立学位动态监测调整机制围绕学龄人口变化、各学段学位缺口、城镇化发展等有关情况开展详细数据分析,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结合学龄人口分布情况及流动趋势,编制人口地图,科学测算学位需求,研判基础教育学位缺口或富裕情况。三是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培养体系,统筹解决学校空间布局错位问题。四是通过转变学校类别、暂时挤占功能用房、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等方式统筹县域内教育资源,解决部分学位需求。综合考虑人口流动趋势,在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增加学位供给。

(二)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多措并举盘活学校撤并整合后的闲置资源,高中撤并后的闲置资源,优先用于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逐步取消单设初中,向一贯制、完中转变。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提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水平,2025年拟建设寄宿制学校7所,“十五五”期间预计还将建设寄宿制学校10所。

(三)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推进县管校聘、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改革,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行紧缺学科教师县域内走教制度,盘活教师资源。完善分级研训体系,加强教师精准化专业培训,扩大优秀骨干教师总量。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名优教师成长计划,抓实名优教师培育构建队伍梯级体系。启动实施“眉州英才计划”教育领军人才项目和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训选拔管理工作。

(四)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通过夯实硬件基础设施、提升教师素养、探索建设路径,逐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2025年起,在全市20以上的优质学校开展覆盖全区域、全学段的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探索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眉山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五)加强教育经费保障。一是加强教师经费保障。建立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教师薪酬制度,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等难题,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二是加强办学经费保障。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免一补”,落实地方财政配套公用经费,公用经费适度向小规模学校倾斜,保障学校正常运行。三是加强改善办学条件经费保障。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学校薄改能力提升经费、校舍安全保障类经费、地方财政投入加强乡镇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536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