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郭鹏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岷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跨区域共建共治工作的建议》(第198号建议)收悉,衷心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流域治理保护信息共享”的建议,我们已采取措施并将持续优化完善。
(一)前期工作情况。我市对推动流域治理保护信息共享一直非常重视,前期建立了多种渠道的信息共享机制。一是机制横向畅通。强化市级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评价机制、污染源排查工作机制、提示通报约谈制度等工作机制运用,开展定期联合巡河、问题集中会商、流域协同治理等工作,督促各流域所在县区(园区)及时报送和处置异常状况,并对重点小流域治理过程进行推演复盘,推动研究和解决流域治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二是预警多方互动。与上下级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市级部门合作,建立了预警预报机制,加入了省水质监测快速预警工作群,及时掌握省上重点关注情况及兄弟市州工作经验技术等,促进流域治理保护工作的交流合作与相互提升;并组建了市水质异常响应、市河长制工作、各条河湖管护治理等工作群,互通有无、及时沟通、加大联络。三是数据实时共享。依托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开发的四川省水环境污染负荷自动监测监控预报预警系统,实现了全市的国、省考核断面水质数据动态更新和实时掌握;组织各县区(园区)自行建设了监测、监控微站点(设备),便于实时掌握和查阅有关情况。
(二)下步工作举措。根据当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流域治理保护信息共享,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机制优化完善,强化流域预警处置,持续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和复盘分析能力。
二、你们提出的关于“夯实流域水生态协同保护工作基础”的建议,我们已采取措施并将持续优化完善。
(一)前期工作情况。一是做好生态环境监测。优化了国省考核监测断面设置,从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业务能力。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地面监测并编制报告,完成10个监测点位原生功能群种和指示生物类群监测,科学评价生物多样性指数,四川省眉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科研人员在我市新发现1个物种并命名为“眉山报春”。二是科学调度水资源。在岷江、醴泉河、思蒙河、毛河等岷江干支流设置水资源调度断面7处,并接入省级调度平台,实现岷江进出口和重要支流流量在线监测,及时处置预警信息,保护河流健康生命,强化跨界断面水质、水量、水位保障。三是强化水生生物保护。制定了《眉山市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等5份工作方案和计划,实施了长江“十年禁渔”及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水生野生动物特许利用许可等制度,在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开展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采样点37个,共监测到水生高等植物、浮游植物、有鱼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369种,2020年以来在岷江、青衣江及其支流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30余次。
(二)下步工作举措。持续提升水质全分析、生态保护等新监测领域等方面业务能力,不断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落实四川省岷江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确保全市主要江河流域生态水量稳定达标;进一步抓好宣传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法规政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监测、外来水生生物物种管理、渔业增殖放流等方面工作。
三、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监管联动”的建议,我们已采取措施并将持续优化完善。
(一)前期工作情况。一是市域联合抓好河湖生态保护。持续深化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机制,签订岷江及其支流锦江、金牛河、越溪河跨市联防联控协议5份,强化跨市域联合执法监督,共同应对跨区域环境污染及突发环境事件,定期开展联合巡河和联合会商,协同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二是流域联动环保监管执法。强化上下游联动,对岷江干流、毛河、醴泉河、思蒙河、安溪河、球溪河等重点流域沿河的园区、工业企业、畜禽(水产)养殖、在建工地,联合开展现场帮扶或执法检查,针对环境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或立案查处,依法精准严厉打击恶意或后果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区域联治提升环境质量。2024年9月,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生态环境专项合作组,合力加强沱江、岷江流域水体联防联控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
(二)下步工作举措。继续加大工作协同联动,强化重点流域帮扶或执法检查,在全市生态环境“五比五拼”上下功夫,通过日常检查、测管协同、非现场监管执法等方式,重点打击恶性水环境事件、环保弄虚作假行为等,深化流域联动水环境专项执法监管,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会同成都市做好锦江幸福河湖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进跨界河湖共建共治共享。
眉山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