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提案和答复
 
回首页>>
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对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51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4-07-31 15:27   市文化旅游局 审核人:

周江峰、熊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大力推进民间非遗场馆建设的建议》(第151号建议)收悉,感谢对眉山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导批示。非遗场馆是收藏、展示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是传承、传播、利用和发展非遗的重要平台,加强非遗阵地建设是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对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非遗阵地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一、全市非遗场馆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青神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彭山区非遗馆、苏东坡传说陈列馆、东坡区图书馆金龙社区非遗展厅、台会民俗博物馆、洪雅雅纸制作技艺体验馆、丹棱大雅堂唢呐博物馆等7个公办非遗馆和青神县竹编博物馆(云华竹旅)、川渝床花及民俗博物馆、洪雅藤椒文化博物馆、谢氏木雕非遗馆、凿春秋乌木馆、何首乌饮片展示厅等6个民办非遗馆。其中,彭山区非遗馆为全市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公办综合性展示场馆,面积约380㎡,于2023年6月开馆运营,已接待群众4万余人次。另外,青神云华竹旅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成省级非遗传习基地1个,省级非遗体验基地5个,市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5个,市级遗传习基地5个。建成非遗工坊35个,东坡泡菜非遗工坊入选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积极引导眉州面塑、钦斋泥塑、阴沉木木雕等项目传承人入驻太河老街开设工作室、艺术馆、体验店。在全市非遗阵地建设中,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营非遗场馆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展示、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推进全市非遗阵地建设工作举措

一是大力推进公办非遗馆建设,加强非遗馆的标准化建设和系统化运营。眉山市非遗馆正在积极筹建中,拟建在市博物馆内,规划面积约1000㎡,已初步完成功能需求论证和项目可研报告,正在推进编制项目建筑策划方案的招标工作。仁寿县非遗馆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入装修、设施设备采购环节,面积约500㎡,拟于明年初投入使用。对于未建的县(区),争取早日将非遗馆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倡导标准化建设和系统化运营,充分发挥公办非遗馆的主力军作用。二是积极鼓励有经验的民营企业、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非遗馆的建设、运营。通过民办公助、配套政策措施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专业机构打造非遗馆、非遗传承体验中心、非遗研学基地等,促进形成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设施体系。同时,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三是积极拓展新场景新空间,助力非遗高质量传承发展。坚持文旅融合,推进跨界发展,打造以体验和消费为核心的非遗新场景新空间,拓展非遗传承的空间载体,有效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深度打造“青神竹编”、“东坡泡菜”等非遗研学精品线路,通过体验非遗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建设非遗特色产业集聚区,初步建成雅连生产、雅妹子风酱肉、幺麻子藤椒油、江志忠牛肉等文化园、产业园,丹棱冻粑产业园正在建设中。游客通过参观、DIY体验、现场购买等方式,沉浸式体验非遗项目,非遗企业通过加工、生产、直播、网上销售的方式宣传推广非遗项目,实现“非遗+”主题场景空间的有效拓展。大力推进“+非遗”跨界探索,竹里院子非遗民宿,东马、青攀赛等活动期间,无处不在的非遗元素,都是主动将非遗融入其他业态和城市活动的生动实践。今后,将有更多的眉山特色非遗进景区、酒店、民宿,在城市活动中精彩亮相。



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3日    

(联系人:张丽娟;联系电话:13890373625)

关闭窗口

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4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