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清、李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3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竹林基地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竹林资源集约培育。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基地”模式,以青神县瑞峰、白果、高台和洪雅中山、柳江、瓦屋山等竹区乡(镇)为重点,通过对现有竹林地改造提升和低产低效林地改培竹林,大力培育发展笋竹两用丰产竹林基地。今年建成“斑布1号”优质竹种园0.1万亩,在全市集约化推广种植500余亩,培育洪雅笋用竹基地1.7万亩,申报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2个。二是加快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竹区生产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引进研发推广竹林采伐、集材等机具设备,按照“1万亩竹林、1个初加工点”标准布设竹材初加工点60余个。今年在洪雅中山镇新建竹钢原料初加工点,直接为竹钢提供原料5000吨。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实施幸福美丽乡村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和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项目。今年,争取国债森林防火通道项目资金1100万元,在洪雅林场笋用竹基地建竹区道路22公里,全市计划完成竹区道路建设50公里。三是加大竹基地建设扶持力度。近年来,争取省级下达我市竹基地建设奖补资金1200万元,市县(区)出台配套政策,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对竹基地建设给予1000-1500元/亩奖补。
二、关于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着力研发竹浆造纸绿色生产技术、新型竹纤维、竹建材、竹笋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加快推进竹家具、竹生活制品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推进斑布20万吨特种竹纤维功能性材料生产线项目,开发竹纸浆模塑等“以竹代塑”新材料,打造百万吨级竹材全价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园,竹浆纸产能达45万吨。推进竹钢深加工项目,完善“结构用重组竹”标准,推进竹型材在竹建筑、竹装饰、园林景观等领域应用。保护传承“青神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开发竹包、竹玫瑰、竹灯笼、竹洁具、竹餐具和原竹家具等实用型文创产品和生活制品,探索更多“以竹代塑”应用新场景,竹编制品年销售量300余万件套。目前,已实施竹品种选育、竹产品开发、竹材料应用等方面重大研究课题9个,研发竹纤维全价利用成果专利47项,开发竹建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获国家省部级奖励7项,开发一批竹纤维纺织、农用地模和竹餐具、竹洁具等“以竹代塑”创新产品。
三、关于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
依托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等方式,分期分批向从业者开展低产竹林识别、优良竹种选择、竹林集约培育等适用技术培训和示范,7月将在洪雅举办两场科技下乡万里行竹林培育技术培训。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等院校开设竹艺学院,加强竹产业人才储备。以“眉山优才工程”为统揽,落实《眉山市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实施办法》《“眉州名匠”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倾斜竹产业优秀人才培养。强化与国际竹藤中心等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依托青神竹产业博士工作站、斑布竹产业技术研究院、竹制品检测中心和竹钢设计研究院等平台,推动竹产业人才培养引进。
四、关于广泛开展品牌推广应用
强化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竹产业协会、国际竹藤中心合作,实施森林生态产品、“以竹代塑”产品认证等,持续办好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坚持组团参加广交会、进博会、西博会等国际国内品牌展会,不断拓展竹产品市场空间,提高眉山竹品牌市场地位和话语权。加大对“以竹代塑”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市规划设计、建筑装饰、公共设施等领域大力推广使用竹制品,推动竹制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项目,打造一批“以竹代塑”示范单位、示范项目。近期,洪雅竹钢承接建设了纽约甘斯沃尔特广场“竹云”、成都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园”“香港园”、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听竹轩”等多个经典项目,以青神县为重点正积极争创国家“以竹代塑”推广应用基地。
五、关于建立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近期,市级出台了《眉山市深入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抢抓“以竹代塑”机遇,着力构建“现代竹基地集约化、竹浆纸一体化、竹编制品生活化、竹钢建材标准化、竹文旅融合特色化”的眉山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格局和路径。我们全力争取省级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县、现代竹产业基地等奖补资金共计6000余万元,认真落实各级财政补助政策,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对竹品种改良、竹林抚育、竹材原料供给、竹区生产道路建设、竹机具采购等实施奖补。市级将竹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激励奖补因素,支持各地统筹奖补资金用于竹产业发展。对新型竹林经营主体等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风险补偿金贷款、应急转贷、贷款贴息等政策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竹产业发展。目前已有37家企业及经营主体纳入市级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范围。
感谢您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眉山市林业局
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