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陈岸芷、朱琪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三苏文化品牌重塑的建议》(第24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三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关于您的提案,我委高度重视,进行了讨论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塑三苏文化的品牌化路径的问题
“东坡文化”一直是眉山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一张金字招牌,苏东坡一生宦游过18个城市,这些东坡遗址遗迹地也一直在争先恐后地打好这张文化牌,而如何凸显东坡故里的唯一性和特别性,也一直是近年来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发力方向。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三苏祠先后策划了《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唐宋八大家眉山来相聚》寿苏会活动、《三苏与巴蜀》系列采访活动,力求通过展览、品牌日活动、专家解读,线上线下影响等各种路径来打响三苏文化的品牌。但是要塑造好三苏文化的品牌,这需要运用到城市营销的思路,从眉山市委市政府顶层来设计,拥抱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技术、营造新场景,举全市的力量来全力打造三苏文化城市级IP,来持续提升三苏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关于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三工程”的问题
今年以来,三苏祠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的“三个三工程”,策划了《三苏与巴蜀》系列采访活动,通过先后走访四川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对话,以三苏的文学作品、同时期文学文献资料、遗址遗迹地文物等为依据,分别以三苏与眉山、三苏与三国、三苏与蜀道、三苏与蜀学、三苏与巴蜀文化为话题开展访谈,探寻三苏文化性格的形成与巴蜀文化的联系,和其对后续巴蜀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关于推出三苏家风系列微短剧,苏东坡系列网剧的问题
今年以来,三苏祠在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推出了八集《中国有三苏》微纪录片,以双语播出的形式占据了各大播出平台,社会影响力巨大。因为资金有限,制作团队、演员的挑选受限,要想实现网上顶流还有距离,建议学习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选择顶流的拍摄、制作和演员团队,推出三苏家风系列微短剧,苏东坡系列网剧,抢占市场,通过顶流的传播,让三苏文化城市级IP迅速出圈。
四、关于深化三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从去年以来,三苏祠先后开展了《东坡大家讲》、东坡书院公益课、“苏海畅游”系列活动等,“品苏祠古韵承文豪遗风”研学产品获“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潜力产品”,文化性传播活动成效显著。7月4日,《东坡大家讲》第二季第一期讲座在三苏祠荔枝树下举行,活动的主题是:东坡大家讲荔枝大家享,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活动当天的线上直播突破200万人次观看。要想扩大三苏文化的影响力,需进一步深化三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拟建议由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同牵头,将三苏文化和城市公园相结合,鼓励文化企业持续创新,开展“三苏文化+”和“公园文化节”,举办形式并举、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东坡步道路线上,定期开展三苏讲堂、苏门家风舞台剧、读书节、东坡诗词大会等文化传播性活动。
五、关于重视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问题
近年来,三苏祠高度重视三苏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对部分藏品进行数字信息采集,并在三苏官网上进行了公布,方便观众使用。今年6月8日,三苏祠历时6年,联络29加研究机构共同打造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正式上线发布,实现让三苏文化轻轻松松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推动三苏文化迈向数字化时代的里程碑。未来,对于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元宇宙的数字IP形象,数字场景搭建,数字空间建设及成果运用方式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探索数字成果在城市宣传、城市形貌、文旅点位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再次感谢您对三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心支持。
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4年7月7日
(联系人:陈春梅 联系电话:151833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