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范技术推广的建议》(第55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起源地,眉山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关于粮食安全、扩种大豆重要决策部署,不断革新模式、技术、品种3个关键,强化筑牢稳粮增豆合力、深挖扩面增产潜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创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形成了适宜眉山的“稳粮增豆”的经验模式。与川农大合作研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第三次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全国推广。
一是聚焦技术革新,强化示范带动。在省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四川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基地,2007年开始与川农大、省农科院深化合作,经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不断改革创新大豆生产、旱地种植模式,形成了现代规范标准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种植技术上实现了改大豆种植密度稀为合理密植、改大豆不施底肥为施好底肥、改大豆生产不追肥为合理追肥、改大豆不防病治虫为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改大豆人工播种为机械播种的“五个改变”。开展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筛选出耐阴蔽、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的贡选1号、南豆12等优质大豆品种;筛选出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或半直立的成单30,仲玉3号等优质玉米品种。加快新建13.24万亩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3000亩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粮豆生产基地,扶持培育5个市级粮豆类农业园区。紧紧围绕“稳面积、攻单产、提总产”目标,市县成立科技服务团队,加强关键时期技术指导,提炼推广豆玉复种三季轮作新模式,如“春玉米(鲜)、春大豆(鲜)+晚稻+冬菜”、“春玉米、春大豆+秋大豆+冬菜”、“春玉米、春大豆+秋菜+短期蔬菜”,增加种植收益。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百亩种植示范点,深入学习推广复合种植模式,2024年全市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8.71万亩,其中青神县1.4万亩。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夯实要素保障。组建“1+7+N”市县乡粮豆专家服务团、市级科技服务大队、县乡服务分队,关键农时季节蹲点包片,确保技术服务到位,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落地。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围绕机插机播、高效植保、粮食烘干开展服务。多方发力破解机具不足,采取农机购置补贴、财政累计补贴、改装现有机具、使用简易机具等方式,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队,破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具不足问题,提高机播水平。开展全市种子储备调度,通过政府组织集中采购、农户自留良种调剂等多种渠道方式,提前提早做好调运储备,满足生产用种需求,按照套种3公斤豆种标准,采购发放大豆种子32.3万公斤。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中省级财政以18.5万亩的任务为基数,按照每亩200元的补助标准,落实补助资金3700万元(中央资金2775万元,150元每亩;省级资金925万元,50元每亩)。各县(区)出台大豆扩种扶持政策,补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果园间套种豆。东坡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经营主体按照300元/亩进行一次性补助,对果园间套种豆,按照果园面积给予200元/亩一次性补助。彭山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亩及以上的,按照300元/亩标准一次性补助。青神县对果园密改稀种植大豆每亩分别一次性补助1500—2000元;果园、茶园、园林改种粮食,根据种植年限及改种品种分别给予1000—4000元/亩一次性补助;林下种豆每亩每季补助150元;种植豆玉模式业主每亩每季补助300元。2024年1-6月份,全市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15.73万元,新增农机购置补贴机具3775台(套),受益户数2852户。
下一步计划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积极引进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所)的粮食产业科技人才和专业团队,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采取“园区/基地+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方式,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探索新型主体、高标准农田、科技推广、财政补贴、联农带农“五位一体”粮食规模种植业主发展模式,提升粮食规模化程度。规范合理布局社会化服务组织,聚焦粮油生产全产业链,前瞻性地培育一批专业化从事育苗育秧、机插机播、农资配送、统防统治、代烘代储、加工流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积极整合财政资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园区、种粮大户、种业和科技攻关等开展专项补贴。建立粮食生产激励机制,每年评定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街道)、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优化保险政策,落实社保等相关激励政策。加大粮食生产宣传报道和典型培育,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您对以上答复是否满意或有其他建议,请填写反馈意见表。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