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眉山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眉山市净菜产业发展力度的建议》(第5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眉山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地,区域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灌溉条件好,适宜蔬菜种植生产,常年种植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等30多个蔬菜品种,是成都都市圈城市鲜销蔬菜重要保供区、泡菜原料主要供应区、绿色生态蔬菜的生产区和高端智慧蔬菜的示范区。202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78.18万亩、产量155.4万吨,常住人口人均蔬菜自给自足量约524.9公斤,设施蔬菜面积6.23万亩、产量8.61万吨。东坡区先后被授予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调味品原辅料(青菜)种植基地”称号。东坡区、仁寿县被列为全省蔬菜生产重点县。
二、净菜产业情况
净菜加工作为一种新兴的蔬菜加工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认可,其主要指经过挑选、修整、清洗、切分和包装等处理的生鲜蔬菜,可达到直接烹食或生食的卫生要求的蔬菜。特点是消费者购买后不需要再做进一步处理或适当水洗即可直接烹调食用的蔬菜。净菜发展初期主要是供应学校食堂、企业食堂、连锁餐饮等,需要大批量的场所,较为严苛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条件。随着社会需求和配送条件的发展与改善,净菜慢慢地出现在市场及生鲜超市,以外卖等形式进入家庭型消费。现如今高品质的净菜已经成为蔬菜消费的主流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机关团体开始采用净菜配送模式供餐。
眉山整个净菜产业发展还较为滞后,产业规模不大,主要有四川菜蓝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宏远超市和各地为机关学校团体食堂用餐开展配送的企业;王家渡、李记、吉香居等企业围绕泡菜、预制菜等食品加工开展相关业务。净菜生产企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关具体的卫生标准、加工规范不完善。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发展不足,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还不适应工业化要求,稳定供应、优质原料保障基地亟待提升。冷链物流体系配套不足,软硬条件还不能满足产品对温度及全程冷链卫生安全的高要求,在服务本地市场及开拓成都市场方面发展空间较大。
三、下一步发展打算
(一)科学规划,政策引导。高度重视以净菜产业为重点的眉山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将做大做强做优净菜产业纳入全市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规划内容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整体布局。加大净菜企业和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科技研发、质量监管、人才培养、主体培育、品牌建设、金融支持、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项目配套,突出纳入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
(二)建立标准,开发产品。加大与国省农科院、四川省预制川菜研究院(中心)、食品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建立联合研发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营养、风味、原料和添加剂、检测、贮运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建立具有眉山特色的与国家和省市相配套的标准体系。把握“川菜底蕴、东坡品牌、单品启动、精选赛道,做精做特、以质取胜”原则,聚力打造“东坡名菜”、“东坡冷鲜”等净菜系列,形成眉山食品加工又一增长优势。
(三)培优基地,育强主体。根据净菜加工需求,对标一流,加快生猪、蔬菜、调味品等原料基地发展,提升优质原料供应能力。组织实施农业绿色增效和种养绿色循环模式攻关,推进优质、标准化畜禽肉类、粮油、果蔬、水产等原料(食材)基地建设,夯实产业支撑。力争到2027年原料生产标准化率达60%以上,果蔬绿色化率达50%以上。通过基地联农带农,开展定单、定制绿色化生产,确保原料供应稳定,质量可靠。有力依托中国泡菜城、食品加工等园区,推进王家渡、李记等企业逐步加大以净菜为主的预制菜产业发展;率先在眉山农投、彭山农副产品冷链仓储配送基地、各地大型商超连锁店,逐步扩大围绕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食堂净菜配送规模,丰富菜品特色,加大“中央厨房”试点运营。加强与优质原料种养、净菜生产、运输贮藏、冷链物流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合作,精准培育和招引头部企业,促进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和相关产业的共赢发展。
(四)完善配套,畅通渠道。以营养、安全、生态发展为宗旨,集成应用先进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衔接产品加工、贮藏和营销安全控制和可追溯体系,由部门主导,产业联盟、协会牵头,依托食品产业园,试点布局建设集第三方冷链储存、检验检测、信息化平台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眉山环球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川果冷链物流中心、青神冷链物流中心、东坡区生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公共冷链集配中心,拓展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中转集散、分拨配送等物流功能。力争至2017年,全市冷链物流及仓贮能力扩能30%以上,冷链物流自给率达到40%以上。同时适应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结合实际需要,分区分片合理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进全市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建设,提升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初加工、产地直销等能力。发展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多元化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探索发展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提高产地源头冷链物流设施综合利用效率。
(五)强化监管,防控风险。针对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需求,与四川省农产品加工科技支撑等重大科技专项相衔接,依托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启动“食材原料优质化保障技术攻关”、“菜肴工业化转换关键技术攻关”、“清洁生产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攻关”、“加工设备创制配套攻关”和“预制菜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等五大项目科技攻关,在技术上为产业健康安全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同时按照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发改、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经信等部门监管职责,严格生产许可,加强食品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检验检测和安全投入等责任,引导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控制水平和生产管理能力。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质量标准。积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通过多方参与、社会共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