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蓉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全市教育事业和乡村教师队伍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市内义务教育教师合理化流动的建议》(第15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深化教师综合管理
一是强化编制管理。我市落实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教职工编制比例标准结合班师比来核定。创新机制灵活管理师资,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走教、跨校兼课,提高农村教师编制使用率,盘活农村教师编制。
二是多举措补充教师。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采取公开考试招聘、考核招聘、编外聘用等方式,为乡村学校补充一专多能教师。2023年考核招聘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73名,成功申报省属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需求计划62个,全部用于补充农村学校教师。全年补充乡村教师175名,保障了乡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鼓励地方通过跨校兼课、教师走教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县管校聘、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改革,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召开“学区制”改革工作会,组建学区中心校、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课程共享、教师发展”共同体42个,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均衡配置学区内师资,推动区域资源从“校内单一资源”转变到“学区集体资源”,洪雅县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试点县”,“学区制”改革经验被央视报道。持续开展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今年交流轮岗专任教师1045人,校级干部146人。组织了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走教65人,缓解农村学校教师师资紧缺。
四是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坚持向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乡镇中小学倾斜,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标准条件对农村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将任现职以来1年以上或从教2年以上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工作经历作为教师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的必备条件。对在乡村中小学聘用累计满25年、且聘岗期间按照当地互派轮岗实施办法到城镇中小学任教满3年的教师,通过职称评审可不占相应等级教师岗位数量。在农村中小学同一等级教师岗位聘用满10年、在农村中小学连续工作20年、在农村中小学累计工作30年的教师竞聘同一职务层级内部上一等级教师岗位时,可不受教师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为“双肩挑”的,在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占管理岗位数,不占专业技术岗位数。2023年全市共完成各级各类职称评审推荐2211人,其中评审通过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村教师849人,占评审通过中级以上职称60%。
二、保障乡村教师待遇
一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按时足额兑付教师的各项工资、奖励。将教师应享受的各项津补贴、养老医疗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均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全部落实到位。及时足额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今年部分区县已将乡镇工作补贴提高至400-600元/人·月,鼓励各地通过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障农村教师应享尽享。
二是统筹发放教师奖励性补贴。市教体局出台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奖励的指导意见,各县(区)结合实际建立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各区县从2015年统筹公务员目标绩效奖实施教师绩效奖励,并逐年增长,截止2023年度,各地达到2.2万元-2.7万元不等。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与当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基本持平。
三是努力增强教师职业荣誉。在评先选优上对农村教师倾斜。每年以市政府名义表扬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其中优秀乡村教师10名。加强对优秀乡村教师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确立“乡村教师光荣”的正确导向,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三、建立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全市共投入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059万元,其中市级经费321.8万元,区县师训经费737.2万元。全年线上线下培训教师39076次,农村教师12000人次。做好乡村教师团队建设,推动乡村教师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常态化。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组建乡村教师导师团队和学习共同体,与乡村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采取送教下乡、网络研讨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分批次开展送培送教,受扶地参与教师1443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均衡配置师资和优秀教师补充力度,畅通职称评聘、晋升发展、成长成才,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老大难”问题,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实战能力、业务水平和整体形象。鼓励各区县结合实际通过提高发放农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等形式提高教师待遇,形成“学校越偏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不断提升广大乡村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