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城市新中心建设发展委员会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答复的函
陈一江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科学构建城市新中心安全智慧化体系的建议》(第20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政策保障与建设要求
紧紧围绕眉山市委市政府对于眉山城市新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严格落实《四川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积极响应新时期新城新区开发建设新理念,统筹建立城市新中心安全智慧化管理系统。积极筹备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地下空间专项、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将安全智慧化设施重大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眉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期重大项目库,完善安全评估论证工作机制、城市智慧管理体制机制,高质量建设安全韧性新城区。
二、规划情况
根据正在编制的《眉山城市新中心南都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原则与相关设置建设要求如下:
(一)做好城市新中心安全智慧化规划管理
在规划编制中融入公园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以及儿童友好城市理念。
城市新中心策划打造眉山智慧治理中心(城市大脑),“智慧治理+数字化平台”打造现代化治理示范样板和智慧城市大脑中枢。在城市治理方面通过推动公共数据跨部门、跨层级汇聚融合和深度应用并形成服务产生数据、数据支持治理、治理提升服务的数据应用闭环实现优政、善治的目标;在生活服务方面为市民提供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新供给,全面推进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卫健、智慧民政等专题建设实现惠民的目标。
(二)建设安全智能化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及各类交通设施,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均衡发展。倡导绿色出行模式,提升城市新中心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环境品质,构建快联慢享、立体高效、便捷安全、绿色智慧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优化路网结构,升级“一横两纵”三条快速通道,构建“三横四纵”路网骨架,形成层级配结构合理、功能明晰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城市道路体系。科学调整关节交通节点组织,天府大道高架段(滨江大道-玉潋大道)整体采用主辅路上跨的敷设方式,在保障天府大道主路交通连续的同时,兼顾南北两侧地块的联系需求;天府大道与滨江大道、双凤街、青衣街周边环线路B段、青衣街、青衣街周边环线路A段交叉口采用立交形式,形成高效的交通组织。根据《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及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要求,提出停车场控制系统、路网实时交通信息系统设施配置要求,引导智慧交通设施建设。
(三)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发展低碳绿色市政,引导市政设施地下综合化、集约化布置,构建层次化、骨架化的综合管廊系统。
规划综合规划地下管廊,建设太和大道、科工园二路干线管廊,高压电缆、通信管道、给水管道纳入干线管廊。沿太和中路、青衣街敷设缆线管廊,高压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管道纳入缆线管廊。建设智慧市政设施,加强市政管线实时监测、智能巡检等设施引导。
(四)完善应急支撑体系建设
依据《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消防规划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结合眉山市和城市新中心应急防灾设施建设需求,规划进一步完善外挡内排的防洪排涝系统、南北分区的消防应急系统以及综合防灾和公共卫生应急系统,
构建“海绵+小管网+大排水+防洪系统”的水安全体系,建设绿色韧性的防洪排涝系统。规划新建一级普通消防救援站2处,两个消防站分别负责天府大道北侧和南侧消防救援任务。按照网格式、立体化、水陆空结合的原则设置“成环成网”的疏散网络体系,规划3条救灾主干道、11条疏散主通道、1条水上救援通道。按照服务人口规模规划6处固定避难场所,预留26公顷有效避难面积,满足中长期避难需求。结合邻里中心复合设置应急救援保障物资储备站,科学配备应急处置物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五)建设城市安全风险信息指挥平台
为保护片区内群众安全,根据片区内灾害监测预警需求,按照《“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等最新政策、规范要求,优化应急指挥中心、地震速报、水位监测和人流量监测等智慧设施布局,建设城市安全风险信息指挥平台。
规划结合市民中心设置应急指挥中心1处,增加地震速报、水位监测、人流量监测等智慧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完善智慧应急防灾基础设施体系,实时判定城市各保障系统的安全风险等级,进一步提升防灾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执行城市新中心的各项规划,稳步高质量推进综合防灾设置、应急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同时也按照您提出的“安全智慧化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市民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和城市安全风险信息指挥平台建设,打在智慧、韧性、安全的眉山城市新中心。
感谢您对城市新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为我们的工作不断提出宝贵意见。
附件: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
眉山市城市新中心建设发展委员会
2023年6月27日
(联系人:邹玲 ;联系电话:18990300322 )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