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龙、凌莉莉委员: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城乡结合区域互助共融建设的建议》(第76号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城乡互融新形态
(一)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过三轮试划和三轮划定,“三区三线”最终成果于2022年11月由自然资源部批准启用,相关成果已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上图入库。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我市优先划定耕地保护目标任务203.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184.02万亩;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06.12万亩;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58.94万亩。
(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眉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围绕“一核三带十片”天府粮仓示范区、永久基本农田,整市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改造提升10万亩以上,确保建成10个以上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集中区。制定《眉山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确保到2027年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对城市周边的高标准农田,结合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观光休闲需求,进行景观化打造。如,青神县竹里稻香竹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以建设高品质农田为抓手,开发近郊农业休闲旅游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村落民居资源,挖掘田野与乡村的潜力,将稻田与文旅有机结合,建设游步道、骑行道、竹艺观景台,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民宿集群示范区。
二、关于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一)城乡一体规划。2022年我市同步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规划编制,市县规划与乡村规划相互协调衔接,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我市划分了21个乡镇级片区,其中城乡融合片区8个,主导产业为综合服务、近郊休闲、加工制造、产城融合,主要目标是加速融合、整合资源、精准投放,对城乡融合区域的各类资源要素作出了统筹安排。目前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待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有序开展审批。在详细规划编制时候,根据乡村建设需求和城乡融合要求,因地制宜划分单元类型,支持毗邻城镇开发边界的村,随边界内的城镇建设用地一起编制详细规划。
(二)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用地。一是在县级、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设置乡村振兴专章。在每年预支规划指标安排时,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二是每年安排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支持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仓储、城乡养老、旅游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需求。近2年保障了东坡区花果山生态园、彭山区毛河院子乡村文旅、仁寿县文宫镇西南第一村旅游休闲开发、丹棱县晚熟柑橘物流中心、青神县虎渡文旅融合等乡村振兴项目用地。三是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尚在试点阶段,还未全面推开,我市除眉山天府新区贵平镇、仁寿县藕塘镇、丹棱县齐乐镇外,其余乡镇暂时无法通过此方法盘活用地。我市于2008年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截至今年7月1日,全市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盘活了农村宅基地20500亩,有效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三、关于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
(一)提升交通设施建设。一是推动“交产融合”。高标准建成仁寿县珠嘉镇粮食园区环线、彭山区观音镇葡萄园环线、青神县高白椪柑产业环线等多条特色产业路,助力建成全国最大的泡菜产业、百万亩晚熟柑橘、竹艺竹业等产业集群。二是推动“交旅融合”。建成洪雅大峨眉旅游西环线、丹棱十里桃花红环线等一批美丽风景路、网红打卡路,串联瓦屋山、彭祖山、黑龙滩、七里坪、幸福古村等景区。三是推动“交邮融合”。纵深推进“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建设,列入全省首批“金通工程”全域试点市,成功创建3个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实现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803公里,建成并保有“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近800公里,建成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6个、乡镇级快递物流运营中心73个、村级“金通·邮快驿站”512个,推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是优化学校布局。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趋势,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撤并一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城区和中心镇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提高集约化水平和办学效益,保障优质学位供给,实现布局全面优化、条件全面改善、资源均衡配置、质量稳步提升。二是明确建设时序。各县(区)综合考虑现有学校情况、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城市(县城)发展方向等因素,明确了新建、改扩建学校数量、资金投入、新增学位和年度实施计划。2021—2022年,全市新建、改扩建投用公办学校52所,新增学位35720个。2023年,全市将新(续)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20所,其中建成投用9所,新增学位6840个。三是统一公民办学校招生。各县(区)全面落实适龄免试就近入学的要求,科学划定招生片区,统一公民办招生管理,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一个公办学位,确保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形成统一规范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提档升级。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社区、视高街道清水社区和彭山区江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提高分级诊疗能力,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镇解决”。二是加强技术培训。2022年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人员35人,且每年持续推进。2023年4月27—28日举办全市基层卫生管理能力提升班,邀请省内9名专家对全市88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进行了培训。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岗编适当分离管理模式,提升卫生人才队伍总体水平。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方向和医养结合新模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增强社区干部管理服务效能。一是提升社区干部能力。2023年5月,市委组织部、市委基治办、市民政局组织乡镇(街道)干部和社区书记200名,在市老年大学召开社区治理培训班,培训党建引领治理、“五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有关内容,进一步提升社区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二是提升社区干部待遇。2023年3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眉山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眉市组通〔2023〕38号),要求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明确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础报酬、级别报酬、绩效报酬和职业津贴,并鼓励社区干部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对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的,落实每月不低于100元、200元、300元的津贴,增强工作效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规划管控、基层治理、环境整治、教育医疗、市政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城乡结合区域的环境品质和生活品质。
附件: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
眉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