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朱国、储国林、张季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永丰村为核心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第40号)收悉。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提案中提到的规划衔接、盘活资产、农旅融合发展、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发展集体经济等建议,经我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学布局,做好各项规划衔接。
一是做好规划编制。先后编制完成《眉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眉山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规划》、《全国三苏文物主题游径眉山示范段规划》、乡镇级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21个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工作,将永丰村建设纳入规划范围,形成了科学有序的眉山农文旅发展格局。二是做好片区规划衔接。永丰村片区为新老城区“环抱”之地,南邻东坡城区、东接新中心、北望彭山城区,永丰片区与城市各组团边界清晰,且交通联系便捷,与比邻区域功能服务定位互补,城市新中心主要聚焦创新经济、总部经济、生命健康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彭山城区主要以综合服务为主;永丰片区定位为重要的生态农业地区和后花园,为眉山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区域,承接三区城郊休闲农旅功能。三是做好上位规划承接。片区规划总共衔接《眉山市东坡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眉山市东坡区乡村振兴策划》《眉山市东坡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眉山市东坡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4个规划,永丰片区分别纳入中心城区30分钟休闲旅游康养产业集聚环线、“百里桔园”诗意主题线路和三大产业环线范围,有利于促进永丰片区复合产业发展。
(二)推进建设,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
一是积极推进永丰片区风貌改造。打造永丰村综合服务中心(丰收里)项目,包括丰收邮局、永丰供销社(含电商中心)等文旅便民惠民及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研学基地,依托“丰收里”南面一处占地35亩的田园及林盘,建设乡村旅游研学实践基地,采取田园有偿认养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水稻、蔬菜农耕体验共享田园;打造美丽庭院,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的90%,正在进行局部修缮和节点打造设计。二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天府粮仓”农业科普基地道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已全面完工,完成观光大道、镇星路黑化,成昆铁路下穿隧道改造工程,观光大道至村委会小环线已完成加宽改造和路面黑化。悦兴农贸市场项目已全面完工并于4月14日开业运营。
(三)优化流程,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监督管理,我市制定了《关于严格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监督管理的通知》。一是明确了受理范围。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供排水、村内道路、文化和体育等量大面广,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相对简单,建设内容较为单一的村庄建设项目为“实施清单”。近年来,采取简易审批方式实施直接关系乡村振兴和农村居民利益项目6568个,财政资金投入21.04亿元,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是优化流程提质效。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原则,落实项目监管主体责任、项目法人第一责任,项目审批时合并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环节,落实容缺后补、告知承诺等便利化措施,依法取消和减少村庄建设项目需要办理的审批事项8项,审批时效提速80%。三是执法检查强监督。将行政执法和监督执纪延伸到乡镇村社,紧盯项目立项、审批、发包、施工、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开展专项治理,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验、入户走访,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防止“过场式”验收、“代签式’监督、“滞后型”资金拨付。
(四)激发活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挖掘品牌效益。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实施全域品牌价值提升,目前提交申请注册“眉州永丰”“东坡永丰”“永丰村”三个品牌,商标正在受理中,“眉州永丰”“永丰村”获得确权;与邮政集团、功夫动漫等企业合作打造永丰村IP形象“谷粒”“米粒”;“东坡永丰”集体商标正在等待实质审查,“东坡大米”“东坡永丰”等区域公用品牌已开始展陈和销售。二是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改造提升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3340亩高标准农田,完成200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展示水稻新品种60个以上;建成水稻专家大院,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试验示范等,并转化研究成果;推广绿色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已会同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团队对1000亩绿色高效种植项目方案定稿。三是创新管理模式。确定永丰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丰收里运营管理主体,采取村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国有公司、社会组织合作方式进行建设管理运营,实行“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支专业运营队伍+N个合作方”的运营管理模式,聘请永丰村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公告已发布,已完成首轮面试,初步确定了人员名单。
(五)促进融合,推进农旅一体发展。
一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农文旅发展。紧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这一主线,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风貌改造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发掘东坡文化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将丰收图书馆、农耕文化大讲堂、村史馆建设融入永丰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通过三苏文物主题游径的保护利用和专业打造,串联永丰片区沿线农业观光资源,形成既具有三苏文化特色又兼具川西农耕文化特色的游览环线。二是以多元业态叠加促进农文旅融合。立足特色资源,串联永丰村、龚村、幸福古村、竹里稻香等乡村旅游点位,打造的“稻花香里说丰年”旅游线路被文旅部重点推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东坡区粮蔬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开发以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休闲康养和劳动研学等农文旅融合产品,配合有关部门培育“东坡大米”等具有文旅特色的乡村好物;积极将永丰村培育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与太和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格局,区域间互相支撑,实现在功能上互相补充、产品上有机结合、人员上有序流动,延长与拓宽产业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策支持。一方面,创新金融支持手段,搭建融资平台,支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建立土地附着物和农产品抵押贷款模式,真正帮助解决农文旅企业、项目资金周转、融资抵押难题。另一方面,对农文旅产业用地予以支持,划分专项优惠用地,探索实施点状供地的用地方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二)创新市场管理手段。在审批上,针对乡村民宿、研学基地等农旅融合重点业态,规范开办流程,探索通过联合审核、多证合一、以备案代替发证等方式,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办理流程。在监管上,针对农旅融合项目,研究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探索建立综合管理机制,统一行业管理标准,在确保对项目进行全覆盖有效监管的同时,避免因标准不一造成项目业主无效投入或重复投入的现象。
(三)加强高水平人才支持。积极引导,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文旅融合项目前期工作中提前介入,进行前置把关,引导业主根据当地特色乡土文化进行业态设计,避免千篇一律。加强培育,鼓励高水平产业人才下乡创新创业,引入先进思想、经营理念等,量体裁衣的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确保最大限度发挥产业叠加效应,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