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眉山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精准化减量化科学使用新型化肥助推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建议》(第219号提案)收悉,经商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措并举,引导指导农户科学精准施用化肥
我局会同市供销社,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认真落实《眉山市推进化肥减量化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抓好科学施肥宣传培训,重点培养肥料经销商、新型经营主体、基层农技人员,指导农户正确选肥、科学用肥、精准施肥,确保科学施肥技术入户到田。2022年,全市召开化肥方面培训会510次、培训10.41万人次,印发宣传资料34.69万份,减量化工作知晓率提高到95%。二是开展化肥使用情况监测调查,全市建立592个调查点,形成辖区肥料使用监测调查报告,全面分析本区域肥料使用结构、使用强度等变化情况,为下步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依托基层供销社及有关企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工作部署,积极贡献供销力量助力春耕播种等农业生产,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市供销系统销售各类农用肥料726吨,实现销售收入约600万元;销售各类农药57万元。
下一步,将继续落实《眉山市推进化肥减量化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眉山市化肥减量化工作推进方案》,大力推进化肥施用调结构、改方式、有机替代,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将会同各县(区)供销社积极指导基层供销社做好区域农业生产用肥用药需求调查,增加绿色高效、适销对路农资产品的采购供应,积极加大科学施肥宣传普及,配合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工作。
二、关于出台鼓励科学用肥相关政策,引导新型化肥生产销售
今年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持续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支持化肥企业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建设,做好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塑造,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化肥企业技术中心共4家,其中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都化工、年年丰、凯尔化工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肥料增效剂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2021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眉山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具有防控病虫害功能的双膜缓释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017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科研创新平台,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填空白”技术,推进产业链技术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性能迭代。
下一步,将继续执行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眉山市制造强市“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努力在“高新材料、精细化工、大农业”领域打造绿色高新技术化工产业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充分发挥科研及人才优势,优化作物和化肥品种品质
近年来,我市集成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化肥减量增效,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政企合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调查、试验、检测等数据,制定《施肥指导意见》,企业在参考《施肥指导意见》、采土化验数据,以及经销商反馈的农业用肥特点的基础上,自发研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配方后投入量产,进入市场销售。近三年,眉山化肥企业在眉销售的主要配方31个,累计销售量为34.73余万吨(实物量)。二是“三新”技术示范,2022年,全市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新农机”(简称三新)技术示范区12万亩,准确匹配植物营养需求,推广使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稳定性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和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三是推广减量措施,2022年,全市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24.46万份,技术覆盖率达94.54%;推广缓控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41.59万亩,推广机械化施肥面积16.93万亩,改变农户撒施、表施等不良施肥方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浪费的目的。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农户科学施肥的宣传普及力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农户科学施肥的知晓率,印发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资料,加强对农户化肥减量新技术的田间指导,引导农户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普及推广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稳定性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实现化肥减量的目的。
四、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达到提高水肥管理效率,节约用水、高效施肥的目的。一是2011年以来,全市围绕岷江流域、黑龙滩保灌区、青衣江流域集中连片建设20个千亩、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截至2022年底,高标准农田实际保有量12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建成高标准农田112万亩,占比61%。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亩均产量提高约100公斤,种粮农民年均每亩增收150元左右。眉山市2022年获得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第一名。二是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除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外。落实地方财政投入,支持县(区)政府通过发行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专项债、政府性基金、融资贷款等综合平衡融资模式筹措建设资金,截至目前,已完成融资13.32亿元。三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推广管灌、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2019年以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89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33.45万亩。
下一步,将按照《眉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围绕“一核三带十片”天府粮仓示范区、永久基本农田,整市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改造提升10万亩以上,确保建成10个以上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集中区,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达到提高水肥管理效率,节约用水、高效施肥的目的。
您对以上答复是否满意或有其他建议,请填写反馈意见表。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