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根、江源委员:
你们提出的《打造蒲名洪丹茶产业示范区,推进成都都市圈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打造洪丹茶产业示范区推进眉山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55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眉山种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全市产茶区域多分布在海拔700米至1200米深丘高山区,植被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茶叶种植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是大面积种植绿色生态茶、高山有机茶等高端茶叶的理想之地。我市茶叶种植主要以洪雅县为主,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也有分布。主栽品种有福鼎大白、福选9号、名山131、蒙山9号、“老川茶”等,搭配种植安吉白茶、奶白茶、黄金芽等特色品种。主产绿茶、红茶、黑茶三大茶类。2021年,全市茶叶面积42.52万亩,其中采收面积40.1万亩,鲜茶产量15.36万吨、产值41.8亿元。全市已建成“万亩茶乡”10个,获得有机茶认证基地面积2.33万亩,其中1200亩通过欧盟、日本有机茶认证面。有机茶认证产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8个。洪雅县发布了茶产业地方标准——《洪雅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与省农科院茶研所合作,选育出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茶树新品种2个:“天府5号”“天府6号”。获得全国茶叶百强县称号(全省仅5个),洪雅绿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市有雅雨露、碧雅仙奶白茶、正容白茶、“丹峨仙” “素翁”硒茶、金兴白茶绿茶等市级知名商标。“雅茶”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茶园品牌”称号,曾获“金芽奖”。“素翁纸杯茶”曾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评选”银奖。确定“瓦屋春雪”区域公用品牌。全市茶叶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有656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有17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42个(省级示范社16个),种植30亩以上家庭农场62个,100亩以上种植大户116个。
二、蒲名洪丹茶旅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地缘基础。蒲江县、丹棱县、洪雅县和名山区四县区虽隶属三市,但地缘毗邻,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是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重要发展区域。京昆、成渝环线、广洪三条高速和蒲丹快速路连通四县,形成约150公里的环形长廊。长期以来,四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多个层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取得了一些合作共赢的良好成绩。“得好乡邻胜过亲”,在成眉同城发展的大环境下,更需要四县凝心聚力,抱团发展,谱写新篇章。
(二)历史基础。四县茶叶种植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茶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优质蜀茶的重要出产地,为弘扬中国国粹—茶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蒲江县茶叶生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进士、前蜀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毛文锡所著《茶谱》记载出产“早春”、“火前”、“火后”、“黄芽”、“嫩绿”等名茶;名山区作为“世界茶源·中国茶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是“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洪雅县茶有文字记载迄今1200多年,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产茶饮茶风俗。到唐代形成从洪雅经雅安、康定、西藏再到尼泊尔的“茶马古道”;丹棱县峨山茶,种茶制茶沿袭至今已1300多年,清代顺治12年列为贡品。
(三)产业基础。四县区茶产业优势明显,具备良好地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蒲江县茶园总面积10万亩,茶叶良种优质率达99%,年产量1.2万吨,产值6.2亿元。名山区茶园面积35.2万亩,是粮食种植面积2.2倍,人均茶叶种植面积达1.5亩,90%以上农民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75%的农民从事茶叶生产,茶园无性系良种化率99%。洪雅县茶园总面积达到30万亩,农民人均1亩茶园,亩均收入6300多元,全县年产鲜叶产量14万吨,产值18.95亿元,茶综合产值50亿元。丹棱县茶叶种植面积5万亩,鲜叶总产量2.7万吨,正着力打造4万亩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茶旅融合、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区。
三、蒲名洪丹茶旅融合发展有利前景
(一)规模做大。若四县连片一体发展,将会形成80万亩茶业种植规模,年产茶约10万吨,成为川内甚至全国最大的茶叶产区。拥有茶叶加工企业过千家,年加工能力过十万吨。
(二)品牌做响。目前四县不同程度获得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重点产茶县、名茶之乡等荣誉称号。拥有蒲江雀舌、蒙顶甘露、洪雅瓦屋春雪、丹棱铁山贡茶一批知名商标、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等。四县融合,一体推动发展,将会对四县区的茶叶品牌资源进行重组聚合,形成成都都市圈圈中优质好茶,川西南精制名茶。
(三)效益做强。四县一体发展,将有效整合各地优势资源,促进四地高标准基地共建、市场共用、平台共享,形成交通互连、科技互通、彼此互帮的发展机制。共同运用好现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和科技优势等,助力四地茶产业品质提升,加工能力增加,品牌影响扩大,就近成都周边构建一条百亿茶产业带。
四、蒲名洪丹茶旅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在成德眉资同城办下设蒲丹洪名茶产业一体发展推进工作组,由四县区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农业农村、发改、自然资源、财政、文广旅、商务等部门参与,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协商推进机制、争取政策项目、解决困难问题。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研究合作问题,协调合作事项等。
(二)打造成都都市圈现代茶园示范区。一是规划对接。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精制川茶战略部署,编制四地茶产业一体发展规划,厘清思路、明确重点、细化措施。二是交通对接。在加强并完善四县县域干道交通互连畅通的基础上,加大茶园生产道路、旅游线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茶旅基地综合交通体系。三是标准对接。围绕四地实际,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制订生产、加工、品牌、质量标准体系,为打造优质川茶重点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市场对接。围绕四县茶叶营销优势,推动行业、企业、市场多方联动,开展上下游关联主体协作,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优势,建立蒲名洪丹茶产业联盟,促进抱团发展。
(三)打造国际茶城综合体。依托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洪雅县茶叶智能加工产业园区等平台,四县共建成都都市圈国际茶城综合体,开展茶文化展示、培训、检测、会议、交流、茶事活动、仓储、物流等服务,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重点、卫生安全为核心、企业为主体,不断完善茶叶商贸交易、品质认定、金融担保等服务功能,增强川茶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能力和发展潜力。
(四)打造茶旅融合精品环线。依托四县区茶史古迹、生态优势和独特的地形地貌,融合旅游和茶文化元素,开展“赏茶花、品茶茗、观茶艺”,谋划举办茶花节、观茶园、听茶曲、采茶芽、炒茶叶、品新茶、赏茶艺、购茶品、享茶疗等系列会节活动,促进茶旅游、茶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茶园观光、旅游、休闲作用,“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推动茶消费,壮大茶经济,助民增收致富。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