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章、李贞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生鲜农产品“智能供应链”新业态的建议》(第49号提案)收悉。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市农业数字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农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互联网+”在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管理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
(一)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在政策方向上,紧跟政府工作和投入重点。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推进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向市委、市政府支持的产业、园区、项目布局,通过财政补助引导业主投入,形成物联网示范基地。二是在产业选择上,突出名特优高附加值产业。以设施葡萄、晚熟柑桔、水产种苗繁育、畜禽规模养殖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动员、指导业主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农业物联网基地。三是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聚焦5大主导产业和8大特色产业,积极动员、指导业主重点完善提升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产品质量追溯设施、大数据采集处理设施,建设农业物联网基地。全市通过整合项目、发动业主,建成西南智慧农业、津川江渔场、彭山区智慧灌溉项目、仁寿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20余个物联网示范基地,槽渔滩宏益茶叶物联网示范基地、彭山区果怡公司葡萄物联网基地先后创建为“四川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立青神县冷链物流产业园,具有智能化多温冷藏中心、一站式展示交易中心、商品化初加工中心、物流集配中心、电商双创中心等硬件设施及商务配套服务设施,建成青神县智慧果园大数据应用分析服务平台。
(二)农产品网络销售快速增长。印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工作方案》,全市建成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5个(国家级:仁寿县、洪雅县、青神县;省级:彭山区、丹棱县),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和电子商务运营中心6个,建成眉山同城购、大雅电商、甄新鲜宅配等10多个公共服务电商平台,培育仁寿网贸港科技、青神易网科技、四川蜀商、丹棱雅购等50多家规模较大的本土电商企业。与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20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61.94亿元,同比增长30.20%,占全市总量的58.5%。
(三)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持续深化。一是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省级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应用,全市入驻国家和省级追溯管理平台主体总量突破2000家。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参与试行的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达2000家,开具合格证97000张,附证上市农产品80000余吨;推进食用农产品四类品种溯源体系建设,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开展抽检或快检,指导批发市场推行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做好进货查验记录。全市批发市场追溯体系覆盖率达100%、大中型超市达87%、大中型农贸市场达95%。二是抓好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目前全市行政村光纤、4G通达率均达到100%,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1074个,益农信息社正逐步成为政府收集社情民意的“传感器”,传播三农政策的“小喇叭”“扩大器”。三是切实提高信息化平台应用效能。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通过农产品价格监测平台,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动态,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提供决策依据;扎实做好农情调度审核报送,充分发挥农情信息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当前农业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端和销售环节,并且只有少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进行积极探索,整个农业信息化的覆盖面还比较窄,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对农业产业的渗透率还比较低。
二是数字农业推进难度大。从政策支持层面来看,目前中省仅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还未全面铺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从应用主体来看,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造相关的投入比较大,但是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又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导致大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普遍接受度不高。
三、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以农业数字化、数字农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创建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技术应用率达到70%以上,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与“5大主导产业”“8大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数据采集监测、挖掘分析和智能决策调控,提高良种繁育、种养业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产地环境监测等环节管理效能,促进网络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将信息监控平台、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益农信息社为农服务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并将其纳入创建评定指标体系。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优先纳入全市5G示范应用场景布局范围。
(二)推进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推动示范县以农产品上行为重点,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各类电商平台,实现产销有机融合。推动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网络化,依托大型网购平台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网络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广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网红”等新模式,促进农产品上线销售。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开展订单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云农场等模式。
(三)推进为农服务便捷化。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光纤、5G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面,满足农业用网需求。统筹推进农村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与道路、电力、冷链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协同融合。依托快递物流、邮政、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等现有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支持多站合一、服务同网,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率和覆盖率。持续深化“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村级益农信息社的规范化运营,依托益农信息社,着力构建为农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严格执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