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鸣委员:
你提出的《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收悉,感谢你对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你的提案高度重视,落实了专人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你的建议客观指出当前种粮效益下降、种粮积极性不高等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统筹规划、有的放矢稳粮、分类施策扩面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实现粮食扩面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始终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增长了1.6%和2.5%。尤其2020年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干旱洪涝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撂荒地复耕复种、征(占)而未用地扩种、果园间作套种、鱼塘浮板种稻等措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96万亩,粮食总产量125.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0.9%和0.7%,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圆满完成省定扩面增产任务。
一、大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将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纳入到《眉山市“十四五”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规划》,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等方面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耕地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种子上,以东坡区、彭山区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技术上,大力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广水稻机插秧、机直播等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水稻集中育秧、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率。
二、不遗余力严控耕地用途
市政府连续两年印发《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通知》,明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见,有针对性的提出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管控措施,保持它们的种粮属性,确保“良田粮用”,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市新增流转土地,一律禁止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挖塘养鱼、种植草坪、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三、千方百计稳定扩大播面
一是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全面开展耕地撂荒情况排查,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对平坝地区撂荒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对丘陵地区撂荒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二是开展征而未用地复种。对全市征(占)而未用的土地,比如东坡区泡菜城园区、经开区、岷东新区、天府新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内闲置未开工的土地,抢种一季水稻、玉米、大豆等大春粮食作物。三是全面推广粮经间套模式。立足幼龄果园多、果园标准化高、集中成片的特点,大力推广果园、藤椒园间作套种粮食模式,全面开展林下种植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四是开展鱼塘浮板种稻。率先在全省开展鱼塘浮板种植水稻技术探索,每亩鱼塘种植0.1亩水稻,实现“一水两用、渔稻共生、种养循环”。
四、切实加大粮食奖补投入
落实全市种粮大户补贴资金494万元、稻谷补贴资金2993.98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1295.27万元,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投入。同时,今年各县(区)积极落实扩种激励奖补政策,引导调动种粮积极性。眉山天府新区推动粮食园区“退树还粮”,粮食园区内将柑橘、核桃等果树改种粮食每亩补贴1000-3000元。仁寿县制定了《仁寿县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实施方案》,安排3000万资金专项整治撂荒耕地;彭山区制定了《水稻扩面三年行动方案》和《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对扩面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改种水稻的每亩补贴300元,对5亩以上果园间套种粮食作物,最高每亩补助200元;洪雅县对扩种水稻每亩补助300元,扩种玉米、马铃薯50亩及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扩种大豆50亩及以上每亩补助100元。
五、推进科研院所合作交流
整合四川农业大学、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粮食部门、粮食加工企业、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政行企校”多方资源,连续6年开展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建设1500亩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区,引进90个国标二级及“稻香杯”获奖优质品种,示范水稻无人机精量直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新技术,充分运用良种良法配套“多种粮、种好粮”。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专家大院”,联合开展粮食高产、新农艺技术攻关,在仁寿研究示范的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被写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省安排部署,突出“保供给、优品质、增效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粮食品质和效益只升不降。
衷心感谢你对粮食生产的关注,希望今后继续得到你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