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任务
(一)目的
一是通过对上年遗留的实际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钉螺可疑孳生环境进行查螺,掌握钉螺分布范围,面积及感染情况,为确定易感地带和制定灭螺规划提供依据。杜绝“急血”病例发生,无阳性钉螺,无血检阳性耕牛。二是通过对实际有螺环境,特别是易感环境的药物灭螺,达到压缩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控制血吸虫急性感染,减轻血吸虫病危害。做到不留死角,采用多种方式灭螺,其中药灭螺、喷洒、泥糊和地膜等方法因地制宜。三是监测钉螺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四是健康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对全镇扩大群众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标语、“三下乡”及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等,让血吸虫病防治达到家喻户晓。
(二)任务
1.查螺:由各村血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查螺,并在镇卫生院、村医生技术指导下开展春季钉螺面积普查,全面摸清公义镇各村、组螺情,全镇春季计划查螺90 万㎡。
2.灭螺:由各血防小组组织灭螺,在镇卫生院和村医生指导下开展春季查灭螺工作,全镇春季计划灭螺 40 万㎡。
二、方法与步骤
(一)查螺
1.查螺时间:4月26日—5月4日;
2.范围:根据辖区内2015年实际有螺面积、历史有螺面积、钉螺孳生环境以及2004年以来急性血吸虫病人的感染地点等情况,分别确定各村、组钉螺调查的重点范围,并加强钉螺滋生地的普查,防止新螺点的漏查。
3.方法
对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要求分框捡获框内全部钉螺,采用压碎法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1)历史有螺环境:是指近2年内连续开展钉螺调查均未查到钉螺的环境,或轮查末次未查到钉螺的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查螺。若捡获活钉螺,再以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2)现有钉螺环境:对近2年内开展钉螺调查且查到钉螺的环境,或轮查末次查到钉螺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3)对所有查出钉螺的环境和阳性钉螺点,采用 GPS 进行定位,面积测量,并收集汇总有关数据。
(4)留好工作图片。各村人员将下村查螺情况留下影像资料发到工作群上,李佳收集并打印好各村2-3张图片保存于资料中。
(二)灭螺
1.时间:5月10日—5月20日,查螺结束后,各村组根据查螺结果,把钉螺密度、感染螺密度高的易感地带和相对独立的有螺沟渠、新发螺点作为重点,确定药物灭螺的方法和面积,报血防站审核后,开展药物灭螺。
2.方法:根据地形特征可分别采用药物浸泡或喷洒法灭螺、
地膜覆盖灭螺、荣宝灭螺,其中药物为 50%的氯硝柳胺乙醇盐可湿性粉剂,浸泡法用量为 2g/m3 , 喷洒法 2g/ m2 (稻田宜采用浸泡法),地膜选用 0.006-0.008mm 的地膜,荣宝灭螺分毒土法和浸杀法,分别用量为 30g/m3 和 50gm3。春季灭螺以药物喷洒和毒土抛洒法为主。镇卫生院和村医生要严格指导配药浓度和灭螺方法,实现科学高效,规范灭螺。每个村至少选择1-2个面积较大灭螺点作为迎检点接受区血防站专家验收考核。
3.要求
(1)要全面规划,因时因地制宜,根据钉螺分布及感染程度,按水系先上游后下游,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同时适时做好灭螺地点的效果考核。
(2)开展药物灭螺时要准确计算药物剂量,做到即保证有效浓度,又不浪费药品。浸泡法要沿边铲草,保证水位三天以上,喷洒法要在植被少的地带开展,做到喷洒均匀,不留死角。
(3)在实施药物灭螺7日前,公告施药时间,地点,种类,方法,影响范围和注意事项,特别对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要通知到户,并保留通知回执单,在药物灭螺期间,要做好药品的保管工作,切实注意安全,对参加灭螺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严防中毒事故发生。灭螺公示由各村、组制作公示牌,村组干部要对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通知到位,凡发生灭螺毒死水产养殖鱼类、虾类等由各村、组负责。镇卫生院和村医生要反复向村组干部进行提醒。
三、资料收集与管理
(一)时间:5月20日—30日
(二)要求:查、灭螺工作的资料收集以行政村为单位,由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联合当地干群逐条逐块有计划地检查,把检查结果登入查螺环境登记卡,经当地行政负责人签字认可认真填写查螺资料,包括各种原始登记表。灭螺时要严格遵循药品领用制,灭螺后认真填写灭螺原始记录表并请当地行政负责人签字认可,工作完成后,所有资料要规范收集,系统整理,准确统计,做到资料完整,数据真实,逻辑合理,所有资料报给李佳。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为确保查、灭螺工作扎实有效,做到查全、查细、查实、灭螺地点准确,镇卫生院和村医生要认真接受区血防站专家指导,掌握查灭螺技术要领。要督促各村组干部成立查灭专业队,并与各村组专业队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确保工作做实做细。
(二)质量控制。一是春季灭螺要对镇村血防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二是组织镇卫生院防疫医生和村医生开展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