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5425327/2018-00038 | 发布机构 | 原市文广新局 | 公开日期 | 2018-05-31 |
文 号 | 公文种类 | 通知 | |||
成文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眉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印发眉山市文化市场防范较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文广新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眉山市文化市场防范较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预防机制实施方案》,已经局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眉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5月31日
眉山市文化市场防范较大事故遏制重特大
事故工作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准确把握文化市场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建立文化市场防范较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预防机制,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等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自查自改自报,推进安全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从根本上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建立起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文化市场防范较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预防机制,促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更加规范健全,责任措施更加精准有效,经营场所主体责任、行业管理部门的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有效落实,实现经营场所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经营场所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文化市场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可控。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推行场所安全风险自辨自控
1.开展安全风险自辨。各县(区)要指导推动经营场所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场所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排查程序和方法,结合行业标准,编制风险辨识和防范手册,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排查。经营场所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排查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2.科学评定风险等级。经营场所要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点、危险源,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按照危险程度分为1、2、3、4级(1级为重大风险,依次为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1级风险点、危险源应汇总造册,及时报告属地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电子图。
3.推进安全风险自控。经营场所要根据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类别和等级,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班组、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隔离、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尤其要强化对存在1级、2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风险点、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实施风险公告警示。经营场所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1级、2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监测和预警。
(二)强化场所隐患自查自改自报
1.完善隐患排查制度、标准清单。经营场所要按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各层级管理人员、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等要求。要根据安全风险辨识排查情况,对照行业隐患排查通用标准,编制符合自身实际的隐患排查标准清单,明确隐患排查内容和时间频次,形成“一个场所一张清单”、“一个岗位一张对照卡”,并大力开展培训,使员工知道隐患“怎么查、怎么改、怎么报”。
2.推进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经营场所要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清单要求,组织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闭环管理。对存在较高风险等级的场所、部位、环节、岗位,进行重点排查,提高隐患排查频次,突出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风险管控。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属地安监部门报告,并周密制定、实施隐患治理方案,严格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账,并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定期公示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建立与工资奖金挂钩等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场所全员主动参与、主动排查整改隐患,逐步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隐患排查治理氛围。
3.督促经营场所真查真改真报隐患。各县(区)要坚持“以用促建”,将场所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重要内容,推进差异化监管、精准化执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等工作过程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应用,依法倒查倒逼场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到场所检查首先从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调取场所数据信息,现场核实隐患排查制度是否建立、排查工作是否全面、隐患整改是否彻底,对零隐患申报场所、隐患未按期整改销号场所进行重点检查。要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形成安全监管监察合力,对未按规定排查整改隐患的严惩重罚,督促场所真查真改真报隐患。
(三)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各县(区)要结合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面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以互联网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游艺娱乐、院线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以日常巡查为抓手,督促各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确定隐患风险等级。深入分析文化市场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和趋势,建立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3.依法依规严格落实执法措施。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暗查暗访、联合执法和重点执法制度,对情节恶劣、屡禁不止、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在期限内未按规定整治的,依法依规处理。
4.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各县(区)应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行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5.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对已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创建的场所继续指导帮助,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督促各场所达标创建抓巩固、抓提升,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
三、责任落实
落实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抓、亲自查、亲自协调解决安全发展重大问题,分管的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分管领域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各县(区)文广新局和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四、工作步骤
(一)研究部署,明确目标(2018年6月10日前)。各县(区)要建立完善工作方案,完善实施范围和内容,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
(二)开展试点,制定制度(2018年6月10日—7月10日)。推进试点场所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紧组织推进,取得实效,全面完成全市文化市场重点领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试点工作,培育双重预防标杆经营场所;针对本行业领域的事故规律特点、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全方位、全领域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试点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实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三)全面排查,分级管控(2018年7月—12月)。全面推进文化市场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各县(区)要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确定安全风险“红、橙、黄、蓝”4个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督促各类场所建立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责任制,落实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在安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制度。构建规模以上场所双重预防机制,规模以上场所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达到100%,规模以上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建设全面完成。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要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示范带动。要加强对负有安全生产管理监管人员和文化场所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熟悉掌握场所风险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要大力推进试点标杆场所工作,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组织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在标杆场所召开现场会等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典型场所的标准、制度、管理方法推广到同类单位中,以点带面,提高全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职工会、宣传栏、培训会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和逃生自救的能力。推广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重大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场所。
(四)强化体系建设。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应急、管业务必须管应急、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应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即: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五)强化督促检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要强化防范较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专项督查并通报。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