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稳岗就业 >> 正文

洪雅:带头发展蚕桑助力产业振兴
2018-11-30 10:32  洪雅县人民政府 [字号: ] 打印

“这个大蚕主要是桑叶要给得匀巧,厚薄基本一致,8个小时喂一次,白天要喂得薄,晚上喂得厚一点。”近日,笔者走进掩映在桑园里的洪雅县黄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李开明正在为工人耐心讲解养蚕技术。

李开明正在观察蚕子产丝情况

李开明告诉笔者,黄村村栽桑养蚕传统悠久,却一度因桑苗品种老化、管理技术不到位、蚕茧价格低迷等原因,导致蚕农收入起伏不定,生产积极性不高。“以前这里就是蚕桑基地,上世纪末蚕茧价钱不好,就挖了改栽树、竹子,荒废了。”

2017年,拥有30多年养蚕经验的李开明意识到,必须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分散养蚕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联合起来,让农户牢牢抱成团,以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于是从村上流转了500余亩荒山作为桑园,牵头成立了洪雅县黄村蚕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后,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桑蚕种养、小蚕共育、销售生产经营,免费为合作社成员提供生产及销售各环节的指导、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回收蚕茧。

李开明还依托合作社,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对当地村民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指导。蚕农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直接找合作社咨询。通过思变,李开明转变传统养蚕模式,带动周围蚕农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现代种养新路,也帮助当地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李天明按每天八九十元的价格,聘请了周边10余名贫困户劳力到桑园采摘桑叶、修桑枝、除草、饲喂家蚕,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同时还能学到养蚕技术、桑树管理技术。

今年57岁的张述容是黄村村6组的村民,从合作社成立起就一直在社里帮忙养蚕。张述容告诉笔者,她家以前种玉米等传统作物,一年收入仅够一家人糊口。去年将土地流转后,可以领到流转费,自己到基地务工。每天喂蚕、采摘桑叶,中午给工人做一顿饭,一天能挣八九十元钱,还可以照顾家里面。“我们这个年纪,出去打工也挣不了什么钱,现在每天把家里的事情做了,来这里挣几十元,还是可以的。”张述容笑得很满足。

像张述容这样的村民,在李开明的蚕业合作社还有很多。大家通过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上几十到上百元不等的工资,一个月下来会有好几千元,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转收益,在收入上比以前多了一倍,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该村村主任王其英告诉笔者,黄村蚕桑合作社成立以来,帮扶了很多贫困户,让他们在家门口务工,还提供了一些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年老体弱户就业问题。

“下一步,我们要带动合作社周边的农户发展养蚕,争取带领更多人致富。”52岁的李开明信心满满。(文/图程卫)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