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社会保障 >> 正文

眉山市创新婚俗改革工作新模式谱写婚姻“幸福篇章”
2022-09-20 10:50  市民政局 [字号: ] 打印

2021年6月,眉山市被确定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后,积极探索婚俗改革新路径,深化移风易俗新内涵,优化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推进婚俗改革精准化、专业化、多元化、立体化,以婚事新办树文明新风、以家风家教传公序良俗、以婚姻甜美促社会和谐,积极谱写了全市婚姻工作的幸福新篇章。

一、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拓宽服务深度广度。一是紧抓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建立市县两级培训体系,市民政局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婚姻登记工作培训,区县结合岗位实践常态组织小范围培训,重点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按照新老、强弱、互补的原则,市民政局在每年婚姻登记工作总结中,组织区县召开座谈会,围绕重点案例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婚姻家庭建设工作能力。二是联合部门组建专业队伍。联合妇联、教体等部门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共同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共同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等十项共建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组织孵化中积极作用,为广大家庭提供多样化、专业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家庭教育服务,提高全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水平。三是实现婚姻家庭辅导室全覆盖。全市婚姻登记机关设立家庭辅导室,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提供专业、人性化的咨询和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婚姻家庭稳定。2021年共开展辅导教育357次,服务1.1万人次,离婚姻登记对数与2020年相比减少4733对,同期下降43.49%,为“小家和谐”贡献民政力量。

二、创新文化浸润方式,营造婚俗改革氛围。一是打响文化品牌。以“三苏文化”为婚俗改革品牌的核心密码,塑造极具本地三苏特色的婚俗改革文化。打造“城区+乡村”婚俗改革新景观,在现有2处婚姻登记场所新建婚姻微博物馆;打造“鹊桥仙”“百喜梯”“和美凳”等标志景观;在东坡区尚义镇龚村爱情小镇重点打造“荷塘婵娟”网红打卡点;在青神县建成公园式婚姻登记处。

二是倡导新型婚礼。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倡导集体婚礼、主题婚礼和公益颁证等现代文明婚礼形式。2021年5月22日,举行“成德眉资”青年集体婚礼,20对新人在现场观众的见证下结成百年之好;2022年5月20日,青神县公园式婚姻登记处为12对新人举行了一场宋制主题婚典活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文明理念,用蕴含优秀民俗、体现时代风尚的婚俗新文化取代旧陋习旧风俗。三是开展新风宣传。广泛利用电视、报刊、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系列新闻产品开展婚俗新风宣传,将婚俗改革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风尚习俗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节俭办红白喜事纳入《社区居民公约》。联合教体、妇联等部门开展婚俗改革进社区、村庄、学校、单位等活动,制发倡议书10万余份,倡导喜事新办,培育移风易俗社会氛围。

三、举办家风体验活动,传承优良家风家教。一是建立家风文化示范基地。建立市级家风文化示范基地,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建立了家长学校。仁寿县建立“家风访谈室”,彭山区鹏利小学建立家风家训示范基地,丹棱县大雅堂建立“雅”字号家风示范基地,逐步引导广大家庭挖掘传承家族文化,培育良好家风。二是广泛开展家风家教宣传。由本地优秀讲师、基层妇女工作者、德育教师等组成骨干讲师团,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000余场;编印发放家风家训家规读本10万余册(份),广泛传播三苏父子重名节、重品德、重仁爱的家风家教。三是举办家风新体验活动。联合妇联、团委等单位,常态化开展“家风好故事”进社区,举办“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10余场,参与活动的居民群众2000余人次,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婚俗文化氛围,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提高登记办理效率,满足群众登记需求。一是率先实现跨区域通办。制发《眉山市实施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工作部署会、业务培训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在全省率先首批开展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作为全国首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城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在婚姻登记中服务和保障民生。二是持续推动公益颁证。印发《关于推行由区(县)党政主要领导为结婚登记新人送签名祝福信的通知》,在各婚姻登记机构为群众办理结婚登记之际,为新人送上由区(县)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签名的祝福信,让每位新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自觉把小家庭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三是提高登记办理效率。建成“眉山婚事通”,打通婚姻登记服务预约的“最后一公里”。配置智能多功能一体机22台,实现登记窗口智能化设备全配套,实现了指纹比对、人脸识别比对、电子证照签发等功能。全市开展婚姻登记咨询、免费复印登记证件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提供有温度、人性化的婚姻登记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