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科学技术 >> 正文

洪雅农民大学生,坚定创业走出一片新天地!
2018-12-18 14:09  洪雅县人民政府 [字号: ] 打印

编者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知识获取、知识交互的便易性,众创空间的主体由原来的企业、科学家变为普通大众,他们既是需求者也是创新者,他们既是追求卓越的技术创新者,也是具有创新潜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草根创新者,是拥有社会情怀的社会创新者。

在洪雅,也有这样一群创业创新人物,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里兢兢业业,积极进取,为洪雅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挖掘创业创新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了不起的洪雅人”来了!

冬日的阳光暖融融的,放眼望去,2400亩茶园规模气派,游客成群结队在园内观光、品茗、游戏、餐饮。几年前,这里还是各家各户种植水稻的地方。如今,这片郁郁葱葱的茶叶基地变成集智慧、科普、休闲、观光旅游、文化商务社交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实现全覆盖溯源追溯可视化系统、灭虫害智能化系统、环境无公害循环处理系统等一系列现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这片土地面貌的正是今年33岁的洪雅县槽渔滩宏益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敏。

赵敏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对茶园进行的科学管理、杜绝农残、安全全智能的可视系统,从农业方面、专业化角度来讲,在四川省境内还少见。今年,他又把眼光放在桫椤民宿康养产业方面,带领关顶村群众增加收入。

大学毕业一心选择自主创业

赵敏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生活在槽渔滩镇关顶村,因为附近的青衣江峡谷有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桫椤树,他目睹了母亲在自然条件下人工繁殖桫椤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过程。为了将桫椤繁育延续下去,高考那年,他如愿以偿考入四川农业大学。

2007年大学毕业后,赵敏便自主创业,在温江流转了500亩土地,致力于桫椤树的开发、推广、发展以及药用价值研究。在此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浙江安吉白茶价值高、销售俏,而家乡槽渔滩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白茶种植。

“槽渔滩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发展白茶市场前景可观,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说干就干,2010年9月,赵敏在槽渔滩镇的青江、席草两地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种植白茶,并把茶园发展目标定为绿色无公害的“智能化高端茶园”和“现代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园”。

瞄准现代休闲农业建智能化高端茶园

然而,创业并没有赵敏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缺少专业人员,他在茶叶生产和茶园管理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为此,他隔三岔五就要前往雅安等地取经,并聘请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担任技术顾问。

“我们的茶园以生态健康无农残发展为理念,提倡有机种植。”赵敏说,茶园施肥全部采用沼液、油枯、油饼,除草采取适度放养鸡、鹅和人工相结合,鸡、鹅还可以清虫,杜绝了化学农药。

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2012年,赵敏投入60万元对茶园实施视频监控。“目前,我们的茶园已实现全覆盖追溯可视化系统、音频系统、灭虫害智能化系统、环境无公害循环处理系统、排灌网络系统化等一系列现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赵敏说,通过视频系统,消费者可以随时查看茶园的管理、生产、加工等情况。

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赵敏的茶园终于走上了正轨。目前,茶园已荣获“四川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眉山市科普示范基地”、“洪雅县现代农业白茶种植科普示范基地”、“洪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核心示范区”等称号,其生产的茶叶也远销全国各地。

专合组织壮大社员实现大幅增收

茶园建设得到乡邻大力支持,茶园成立了专合社,专合社员都来自流转土地的农户,合作社成员达676名。

从2015年茶叶进入采摘期以来,除专合社成员外,还解决了周边8个乡镇以及西昌等地群众务工采摘春茶,采摘期人员最多时,每天达1500人,人均收入200元。专合社社员每年每人能增收10000元以上。茶园每年光务工费就有600多万元,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个人挣钱,挣再多也就那样,要让乡亲们都有钱挣、过上好日子,那才算创业成功。”赵敏表示。

目前,赵敏正在思考规划一个更大的长远目标。利用关顶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临国道优势,充分利用“活化石”桫椤这张王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以桫椤和茶为主体的民宿康养产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