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东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城东220kV变电站占地面积9963m2,围墙内占地面积6889m2。变电站为主变户外布置,高压配电装置GIS户外布置站。建设规模为:①主变:1×180MVA;②220kV出线:2回,电缆出线;③110kV出线:4回,电缆出线;④10kV出线:8回,电缆出线;⑤无功补偿:1×4×8016kvar;⑥配套建设10kV配电室、二次设备室、门卫室、消防小室、消防泵房、消防水池、事故油池、化粪池等,本期一次建成,围墙高度2.3m。 2.天井坎-爱国220千伏Ⅱ线π入城东220千伏变电站线路工程 ①线路工程起自220kV天井坎-爱国Ⅱ回π接点(原220kV天井坎—爱国Ⅱ回线路45#-46#间),止于城东220kV变电站GIS间隔,新建线路全长9.004km,其中同塔双回架空路径长约2×8.451km(400/35路径长2×2.22km+630/45路径长2×6.231km,以N8杆塔为界),天井坎侧单回架空路径长约1×0.22km、爱国侧单回架空路径长约1×0.203km,双回电缆路径长约2×0.13km,埋深0.7~0.8m。同塔双回架空段为垂直逆向序排列布置,单回段均为三角排列,全线均为双分裂,分裂间距600mm,导线外径26.8mm/33.8mm,导线最高允许温度80℃的情况下最大输送电流1486A,持续输送容量约为566MVA,铁塔共33基(双回段31基,单回段天井坎侧、爱国侧各1基);根据平断面图与现场实际情况双回段全线最低架线高度15.9m,单回段天井坎侧全线最低架线高度25m,单回段爱国侧全线最低架线高度22m。 ②拆除原220kV天井坎-爱国Ⅱ回线路45#-46#间导地线,线路长度约0.1km。 ③沿220kV城东变电站~220kV天井坎—爱国Ⅱ回线路π接点220kV新建线路架设2根48芯OPGW-150光缆(跨高速段架设2根72芯),电缆线路段敷设2根48芯普通非金属阻燃光缆。 项目总投资11976万元,环保投资57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8%。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扬尘防治措施 (1)施工前制定有控制工地扬尘方案,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施工单位暂停了土方开挖施工,采取了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扬尘污染。 (2)工程已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现场无遗留固体废弃物等。 (3)施工单位对变电站出入口进行了硬化。 (4)项目使用的商品混凝土,未进行现场搅拌加工混凝土。 2.运输扬尘防治措施 变电站施工场地在干燥期间采取了洒水降尘的措施;运输沙、石、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均设置了篷布遮盖。 3.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 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大部分使用汽(柴)油作燃料,选用的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了检修。 (二)废水防治措施 变电站生活污水依托了周边企业化粪池收集,定期进行了清掏处理;输电线路生活污水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施工废水均经沉淀后回用,现场无污水乱排现象与污水遗留,沉淀池等均已拆除。 (三)噪声防治措施 1.施工作业均控制在施工作业范围内,合理布置了施工机具位置,未将高噪声设备集中设置。 2.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未在中午(12:00~14:00)、夜间(22:00~次日06:00)进行结构工程施工。 3.选用了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了设备维护和保养,同时部分设备采取了减振措施。 4.合理安排了运输路线及时间。 (四)固废防治措施 变电站做到了挖填方平衡,无多余土石方产生;架空线路塔基等产生的余方已在塔基占地内摊平堆放,无弃方产生。生活垃圾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均已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现场无遗留。拆除的导线、金具、绝缘子等已由建设单位回收处置。施工单位已对现场进行清理,所有建筑垃圾均已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堆存。 (五)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本工程施工期间落实了生态恢复措施,工程的建设对所在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均较小,没有引起区域内天然植被种类和数量的减少,未发生施工弃土弃渣随意弃置、施工场地和临时占地破坏生态平衡、输电线路塔基、变电站防护不当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没有造成工程所在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改变,工程采取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及时有效。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水防治措施 城东220kV变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处理。初期雨水经站内雨水管网收集后,最终排至站外排水沟。 (二)噪声防治措施 1.城东220kV变电站主变声压级不大于64.6dB(A)。根据预测,运营期变电站站界噪声值满足评价标准。 2.输电线路满足架设高度。 (三)固废防治措施 城东220kV变电站正常运行期间,仅有1名工作人员运维,产生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收集到垃圾箱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集中处理。主变压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事故油经事故油池收集后大部分回收利用,无法利用的少量废油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变电站产生的废铅蓄电池属危险废物,交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的单位,确保废旧蓄电池得到妥善处理。 (四)电磁环境防治措施 1.变电站 (1)变电站配电装置户外GIS布置。 (2)变电站内电气设备接地均已接地,以减小电磁场场强。 (3)设计与施工对平行跨导线的相序排列未同相布置,尽量减少了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 2.输电线路 (1)全线档距中央最大弧垂处导线高度不低于15.9m。 (2)线路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控制了净空距离。 (3)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降低线路的电晕。 (4)进出线处同塔双回段导线采用逆相序布置。 (五)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池、排油管及下方区域、事故油坑进行重点防渗区;化粪池进行一般防渗区;除事故油池、排油管及下方区域、事故油坑和化粪池以外的区域进行简单防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