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生态环境 >> 环评公示 >> 正文

眉山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7月11日拟对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2024-07-11 12:35  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1个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7月11日-2024年7月17日(5个工作日)。

联系地址:眉山市投资促进大厦眉山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科

联系电话:028-38113005

邮政编码:62001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单位

项目

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眉山市彭山区柏华片区线路迁改工程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境内

眉山市彭山兴城诚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瑜仁嘉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10kV 线路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拆除10kV架空线路2.401km,拆除 10kV杆塔 42基,基础不拆除。新建电缆线路3.65km,其中3.215km沿柏华路已建电缆通道敷设,0.435km沿本次新建电缆通道敷设。新建架空线路2×0.58km,新建杆塔3基。本次新建电缆通道0.435km。

2.110kV 线路工程建设内容如下:拆除110kV镇灵、文灵线约 2×0.75km,新建双回架空线路2×0.11km,新建钢管塔2基,新建电缆线路长2×0.59km。新建电缆通道0.59km。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环保投资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16%。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现场抛洒的砂石、等物料进行清扫;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采取密闭存储的方式保存;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后,减速行驶,减少施工场地扬尘的产生;采用密闭车斗,物料未遗撒外漏;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范围,减轻施工扬尘;使用商品混凝土,未现场搅拌混凝土。

2.废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流,做到文明施工;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相对较少且分散,依托租用民房已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管理工作,避免施工设备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按指定地点集中堆放,不堆放在水体附近;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管理,避免污染物以任何形式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3.固废危废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及时进行清理和固体废物清运;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堆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项目线路土石方主要来源于塔基开挖及电缆通道土建,塔基开挖土方用于塔基区植被恢复,余土在塔基周围摊平处理。电缆通道土石方用于通道回填,余土覆于电缆通道上方并覆以植被;拆除的铁塔钢材、地线、导线及金具由建设单位回收再利用。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根据施工资料分析,施工单位施工期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在中午和夜间禁止施工作业,同时,施工车辆在作业时,采取限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等措施,确保施工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机等设备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级小于70dB(A);牵张场布设距居民点较远,且各施工点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5.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电缆线路采用埋地电缆,电缆金属护套按设计规程要求接地敷设,与其它设施的净距满足《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1-2016)的规定;输电线路路径走线时已避开敏感点,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预留足够的净空距离;输电线路架空段在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区域时,导线最低对地高度为13.81m;输电线路部分段采用同塔双回垂直逆向序排列,降低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工频电场强度。

6.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尽量缩小施工范围;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地表植被,做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利用已有公路运输管道等物资,施工车辆、机械和人员走固定线路;施工作业应避开暴雨季节,减少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失概率;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施工地表及场地清理、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与区域整体绿化保持一致,选择与当地绿化植被相一致的植物物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