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 正文

眉山市彭山区打好脱贫攻坚“五战役”
2020-04-03 15:48  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 打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彭山区切实增强脱贫攻坚政治定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善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论述指导实践,学深悟透做实、真学真信真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打好问题整改“突击战”、 巩固成果“持久战”、 相对贫困“破局战”、 深度贫困“歼灭战”、 总结宣传“阵地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3440户9214名贫困户稳定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打好问题整改“突击战”。及时对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排查发现问题,以及中央、省市巡视反馈、年度成效考核、审计监察、绩效评价等各方面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主动对号入座,拉出清单,建立台账,再一条一条地排查整改情况和结果,做到一体整改,确保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坚持现行脱贫标准,保持脱贫攻坚期内扶持政策总体稳定。在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坚持防贫和防返贫并重,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全区脱贫监测户和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重点关注,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及时帮扶救助,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及时对标补短。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范因灾致贫返贫风险。推动就业扶贫,深化“五员扶贫”机制,继续推进劳务扶贫协作,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加大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对因病因灾因残致贫和其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统筹推动扶贫领域项目建设,完善脱贫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监督和管理。大力推广“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不断完善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增加贫困户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收益。加强光伏扶贫项目运维管理、收益分配和风险防范工作。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防范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

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全面开展脱贫攻坚督战,区脱贫办牵头,区级行业部门和各镇(街道)对全区84个有贫困任务的村全面挂牌督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落实”“三精准”问题,进一步找准问题、发现短板,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实施“六有”新乡村建设政策措施,着力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紧扣全面小康“三农”领域8项补短板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政策、资金、项目向发展条件较好的省市贫困村倾斜,争创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从“被动脱贫”到“主动致富”转变,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争当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康。

打好相对贫困“破局战”。积极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态化帮扶措施。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35个市区级贫困村为切入点,逐步有序推广,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推进乡风文明,逐步争创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扶持力度,细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大力发展后续帮扶产业,抓好大型安置点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建设,切实解决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社区治理等实际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管理,完善扶贫对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精准帮扶等信息,建好脱贫攻坚项目库,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进一步摸清脱贫攻坚底数。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动态监测、整合共享等功能,实现“互联网+精准扶贫”。

打好总结宣传“阵地战”。系统谋划和推动全区脱贫攻坚成就总结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通过文字、视听、图志、史志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总结展示脱贫攻坚实践创造和历史成就,提炼好脱贫攻坚伟大精神。积极参与全省脱贫攻坚奖和脱贫榜样评选表彰,开展好第七个“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总结推广以奖代补、星级激励、积分制管理等有效做法,更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做好涉贫舆情处置,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开展“脱贫不忘党恩,致富感谢祖国”主题活动,组织干部群众讲好彭山脱贫故事,选树一批脱贫先进典型、一批帮扶先进典型、一批脱贫成功案例,强化脱贫攻坚正面宣传,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加强涉贫舆情监测研判,做好舆情处置引导,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正能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