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3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援藏第一书记的无悔青春 |
2019-06-18 14:13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援藏第一书记的无悔青春 ——记阿坝州金川县独松乡嘎伍岭村第一书记徐俊
嘎伍岭村地处阿坝金川大山深处,全村仅有45户145名村民,2016年人均纯收入仅6000元,是“挂上号”的省级藏区高半山深度贫困村。今年3月,嘎伍岭村通过省检国评,成功摘下贫困帽子,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在3年时间“脱胎换骨”。干部说,这是因为村上来了一个真帮扶的援藏干部,村民说,这是因为大家有了一个“亲人”——徐俊。 骑行“520” 只为坚守扶贫初心 徐俊是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副镇长,2016年8月,作为眉山第四批对口帮扶金川工作组干部,来到了金川县脱贫攻坚办工作。 对扶贫,徐俊有着很深的情结。2016年,青神县坛罐窑村脱贫摘帽,时任第一书记的他,怀揣着对脱贫工作的初心情怀,又一次主动请缨奔赴到援藏工作一线。 15个小时风雨兼程、520公里蜿蜒险路,徐俊骑着一辆摩托车便匆匆进藏,开启了一段艰辛的扶贫之旅。在脱贫攻坚办挂职期间他跑遍了金川52个贫困村,做到了比很多金川人都还了解金川。尽管工作辛苦,徐俊却觉得,这还不是一线战场。 2017年5月,徐俊申请到了条件更艰苦的金川县独松乡嘎伍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嘎伍岭,骑摩托的徐俊,基本很少让村干部带路。他以这样的方式逼自己尽快熟悉嘎伍岭。两个月时间,他就把村里145户村民挨个走了个遍,各家各户家长里短都掌握的一清二楚,群众的大小事情,他都放在心上,当成自己的事情解决。 岭下二社的老李,因贫困户认定和入户路的事,意见很大。尽管第一次上门就被轰了出来,但徐俊仍然靠着“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苦口婆心的引导,最终让老李深受感动,主动在年底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做了自我批评:“一个外乡人都这样用心对我们,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的工作呢?” 一件件暖心的事持续地做,一句句掏心窝的话久久地说,徐俊也从众人认为的“过客”变成了众人口中的“鹅卵石”(本地人),徐俊用他对脱贫工作的初心情怀赢得了藏区群众的真心对待。 巨变嘎伍岭 只为群众过上好日子 熟悉了村情、了解了民意,徐俊感到,改变才是嘎伍岭唯一的出路,发展才能让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他与当地干部一道谋定了“修路治水调结构、基层治理纯民风”的工作思路,带领干部群众一起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倡导乡风文明,嘎伍岭的面貌在一天天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村委会旁,百余亩花椒串串紫红,300亩红脆李挂满枝头。“去年才挂果就卖了一万元,今年果子结得更好,应该能赚更多!”正在疏果修枝的藏族妇女吴显香和儿媳王芳脸上满是笑意。 两年间,徐俊发起成立了“一家亲”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300亩红脆李基地、100亩林下白芪中药材种植基地。利用以前电商的经验,徐俊开了“嘎伍岭一家亲”网上商店,获得了成都、重庆、杭州和北京等地客户的青睐,山里的松茸、土鸡等土特产全部卖上了好价钱,嘎伍岭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000元,村民钱包渐渐鼓了起来。 产业有了,基础设施也不能落下。一座能供载重卡车通过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横跨天堑建成,加强了嘎伍岭与外界的沟通;14个盘山村道回头弯拓宽,减少了群众出行的危险;人畜饮水工程延伸入户,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喝水难题...... 村主任王国福说,“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在一点点转变,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日子越过越有了奔头。” 举家入金川 只因许下铮铮诺言 踏进嘎伍岭的第一天,徐俊就暗下决心:不脱贫、不走人!“千里迢迢来金川一定要干点事情,要让老百姓把钱袋子鼓起来。”这是徐俊在领导、同事、家人面前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2018年8月,第四批对口帮扶工作两年期满,按照组织安排徐俊就要随工作组回眉山了。而此时的徐俊,心中却没有家人团聚的欢喜、没有回到家乡的轻松。相反,他的内心充满焦急和沉重,因为嘎伍岭还有几户贫困户收入还没达到脱贫标准,70余户漏雨漏雪的房屋修缮刚启动,电商销售量仍待提高,很多帮扶产业还没见效果……自己许下的承诺还没有完成。 “半途离开,一不放心,二不甘心。”思虑再三,徐俊向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继续留在金川,留在嘎伍岭,完成他未完的使命。 继续援藏就意味着依然无法照顾家庭,可令谁都想不到,在这个时候,徐俊居然动员当高中教师的妻子陈丹带上刚上小学的儿子一起帮扶。经常听徐俊讲藏区工作酸甜苦辣的妻子很理解也很支持,毅然报名参加了眉山第五批对口帮扶金川工作组,支教金川中学。“这样不仅能支持藏区急需教师的教育事业,还能一家团圆,我也能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徐俊的想法很朴实。 随着妻儿的到来,徐俊又像往常那样奔波忙碌了起来。而“一家三口”支援藏区的佳话,也逐渐在眉山、金川的干部群众中流传开来。 金川河的水,古树梨花的香,如今的嘎伍岭已经把新颜妆。推动嘎伍岭改颜换面的徐俊淡淡地说:“当地老百姓要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我带着妻子孩子只呆几年,吃点苦不算什么,只要老百姓日子能一天比一天好,这都值得。”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