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持续发力巩固成果 确保真脱贫、脱真贫——东坡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8-12-06 10:17  原市扶贫移民局 [字号: ] 打印

                                             金花乡红陵村贫困户姚安华正在给扶贫干部打分

                                                    多悦镇林埂村农村保障房

                                             东坡区盘鳌乡张庙村柚子丰收,贫困户开心地笑了

                                                东坡区妇联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

东坡区就业局在白马镇开展“精准扶贫五送下乡”活动

全省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19个县之一,全省2017年度脱贫攻坚“1+3”成效考核结果综合评价好的31个县之一……翻开东坡区脱贫攻坚“成绩单”:2017年底,东坡区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9403户,28983人已全部脱贫。

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成绩虽然耀眼,但全面脱贫后,东坡区仍持续用力,不断巩固攻坚成果,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各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纷纷来到贫困村,有的组织村民学习种养殖技术;有的和村民一起进行创文、创卫宣传;有的通过农民课堂,讲解扶贫政策……

扶贫先扶志 产业致富助脱贫

“3亩多猕猴桃收入近4万元,我还种了不少葡萄、冬枣等小水果,加起来收入挺可观!”12月3日,在东坡区复盛乡中塘村,正在忙着装筐发货的果农李正江高兴地说。

过去,该乡小水果未形成种植规模,由于量小、季节性水果之间缺少衔接等原因,让该乡难以使果品卖上好价。因此,有着东坡区“小水果基地乡”之称的复盛乡,几年前5个村均被列入市级贫困村。

“这些年村村都靠种小水果变了貌。”该乡乡长徐义介绍,该乡大力优化发展特色小水果,如今全乡已形成9000余亩的种植规模,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仅此一项全乡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成为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东坡区脱贫攻坚中,通过“扶贫先扶志”改变贫困面貌的群众还有很多。“住进了宽敞的新房,收入也大幅上涨,现在的生活睡着都要笑醒呦!”12月4日,万胜镇龙池村村民吴月贵说。吴月贵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患有精神疾病,2014年前,全家就靠他一人在外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

2014年,吴月贵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利用闲置多年的土地,种植了500多株油桃以及200多株柑橘。通过种植柑橘、油桃,吴月贵家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变成了7000多元,还申请到了保障性住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今年5月,他家的油桃卖出了3万余元。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脱贫致富!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村里一些比我还困难的人。”吴月贵高兴地说。虽然吴月贵目前已经走出了贫困线,但是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却未减少:帮扶干部常到其家里进行技术指导、普及销售知识、关心关注其生产生活……

持续发力 脱贫成效稳提升

今年,该区整合全区资源,持续用力,全力提高脱贫质量。不断健全脱贫攻坚体系,坚持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负责制,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常态督导、高位推进,形成了完善的工作要点、考核细则和监督办法。

同时,东坡区还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低保兜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改造提升工程、引水条件改善、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保障“八个方面”为重点,努力实现脱贫成效稳提升。

其中,产业扶贫是关键。累计落实产业扶贫资金6.89亿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6.3万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由扶贫龙头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资源,建设适度规模产业基地集约经营,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合作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发展,将资金变股金、从农民变股民,增强造血功能。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就业扶贫是根本。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者务工,开展创业、种养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开发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与此同时,抓好低保兜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改造提升工程等,切实让脱贫者不返贫、能致富。

创新突破 脱贫攻坚出经验

脱贫攻坚要取得更好实效,既要走“寻常路”,又要不走“寻常路”。对此,东坡区创新突破,开展“双向评价”——破解内生动力难题,修建“保障性住房”——破解住房安全难题。

“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是脱贫攻坚的老大难问题。”该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向评价”即贫困户与帮扶干部按照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原则,互相打分评级,以此彻底解决“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和极个别帮扶干部工作沉不下去,存在“挂名”“走读”的现象。

2017年,东坡区共开展了两次“双向评价”活动,2018年,该区继续开展“双向评价”活动,区财政安排资金4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奖励1000名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贫困户。经过“双向评价”实践,鼓励了后进贫困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同时有力解决了帮扶干部帮扶不实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干部服务群众的责任和担当。

“前段时间,家里喂养的生猪病了,我一个电话,扶贫干部王伟不到一个小时就带上畜牧专家赶了过来!”近日,在东坡区金花乡红陵村2018年脱贫攻坚“双向评价”测评会上,贫困户陈镜华对联系干部王伟这1年多来的帮扶赞不绝口,并毫不犹豫地在评价单上打出了100分的满分。

同时,该区还通过修建“保障性住房”,破解住房安全难题。该区在易地扶贫搬迁、C级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之外,按照“个人申请、村评议公示、乡镇党委会集体研究、区复核审定”的流程,确定享受“保障性住房”的贫困户对象。贫困户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每平方米财政补助不超过700元。

“东坡区出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切实让全区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能致富,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该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区“保障性住房”政策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无需易地即可建设,符合东坡区“插花式”扶贫的实际;二是补助标准和建房面积适中,在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既减轻了贫困户负担,又最大程度减少群众攀比心。

据悉,2017年该区财政投入850.5万元用于1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保障房。2018年,区财政再安排578.5万元用于1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农村保障房建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