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6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能为贫困群众办点实事 我很满足——记东坡区富牛镇曾庙村“第一书记”贺仲华的扶贫之路 |
2018-11-16 14:24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贺仲华和村主任曾帮勤检查贫困户周文全产业发展情况 他的话语让贫困户感到温暖,他的行动让贫困户感到踏实,他的脚步总是行走在田间地头,他的笔记本上满记着贫困群众的大事小情……他,就是东坡区富牛镇曾庙村“第一书记”贺仲华。 2015年8月,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贺仲华被下派到东坡区富牛镇曾庙村,成了这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当时,曾庙村还是“眉山市级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8人。但在贺仲华和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努力下,2017年底,曾庙村年人均增收360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4800元,实现年人均收入13465元,顺利完成整村脱贫出列任务。 寻找贫困根源 统一全村思想 遭冷眼,吃闭门羹,被挖苦讽刺,是扶贫之初贺仲华与村两委干部常常经历的事。但在一片质疑声中,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深入了解村子的基本情况,找到了曾庙村贫困的原因:村民思想保守落后,对土地有严重的依赖心理,“等靠要”观念根深蒂固。同时,以往的“输血式”扶贫效果不佳,村民对扶贫人员失去信任。 “贫困乡村要脱贫,最重要的是思想解放和意识转换。”贺仲华在走访调查中得出结论。 为了在全村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脱贫精神,贺仲华与村两委干部走访劝说、开会宣传,甚至连续数日工作到晚上。他在《告全村父老乡亲书》中这样写道:思想贫困、精神贫困、知识贫乏、身体残疾才是人们最大的贫困,请大家对照,你属于哪类贫困,我们绝对不能以贫困为荣,一定要勤劳致富。 最终,经过不懈努力,贺仲华与村两委干部将村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坚定践行精准扶贫政策。 实施产业扶贫 增加村民收入 曾庙村地处岷东,背靠黑龙滩,守着绿水青山。因此,贺仲华与村两委干部决定带领村民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通过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种、养、休、游、娱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农业体,同时,将企业和村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使村民彻底摆脱贫困。 土地流转是项目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我把土地交出去,没有收益怎么办?”“项目没建起来,企业跑了怎么办?”面对村民们的担忧,贺仲华连续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大会,阐述发展思路,同时协商土地流转价格和合同条款。此外,挨家挨户做工作,帮助村民了解土地流转相关情况,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目前,曾庙村已流转土地1200余亩。其中,引进眉山市华香源合作社,在曾庙村一组流转土地380亩,并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标准的柑橘果园、中草药基地,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引进臻林教育集团,流转土地500余亩。土地流转后,企业为曾庙村100余名村民解决了常年务工问题,全年支付村民工资100余万元。 此外,今年,该村还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投资20余万元,把村里400多亩荒芜的山地、竹林全部开垦出来,栽上桃树、李树,美化环境,为乡村旅游打好了基础。 建设基础设施 改善村民生活 垃圾成山、灰尘漫天、污水横流、土路泥泞不堪,是贺仲华对曾庙村最初的印象。他深深明白,增收只是扶贫工作的一个方面,要真正改善村民生活,需要从各方面入手。 在贺仲华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曾庙村在村上要道口新安装了小天网工程探头,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新修占地60平方米的村卫生站,彻底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投入资金284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室到岷黑大道的水泥公路400米;全村七个组共修公路12公里,使该村公路入户率达到96%以上;投入资金365万元,修建沟渠5.4公里,整治山坪塘10口;争取电力部门支持,为村里安装100千伏安变压器4台和相应的电杆电线,价值达180余万元。 此外,该村还建成了村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广场和街道进行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曾庙村,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