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法轮村发展油茶产业 助力脱贫奔康
2018-11-08 14:36  原市扶贫移民局 [字号: ] 打印

                                                        油茶花

今年是“第一书记”胡建勇扎根仁寿县禄加镇法轮村的第三个年头。2015年8月,胡建勇来到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三年前的法轮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产业支撑等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如何利用当地仅剩的“老、弱”劳动力,发展农业经济,打造美丽乡村,成了萦绕在每位驻村扶贫干部心中的难题。

为切实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法轮村村两委班子和脱贫驻村干部精心谋划,根据当地农村人口结构状况,选定了油茶产业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油茶产业种植要求低,无需通过特别的技术手段,就能把油茶种活、种好;在油茶苗成活后,田间管理简单,且茶籽不怕积压、不愁销路,因此虽然种植油茶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但非常适合当地缺乏劳动力的现状。

为确保种植油茶的可行性,法轮村村两委干部带领村里的技术带头人和业主,先后前往荣县、威远、浏阳、省林业科学院川南研究所等油茶种植、加工基地和科研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当地先进种植经验、技术和产业运营模式,确立了“油茶+柑橘+乡村游”的产业模式作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两委倡导,业户带动,农户跟进”的发展模式,同时借助红星路南延线过村的优势来打造乡村旅游。

胡建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油茶亩植74株(3米×3米)产量约为3500斤茶果,按照茶果1~1.2元/斤的上门收购价来算,亩产值可达3500至4200元。此外,茶果可以加工为茶油、茶枯用于烹调、化妆、洗涤,余渣还可以作为生物肥料和农药。“如果发展好了,油茶产业为村民带来的收益将非常可观。”

刚引进油茶时,由于气候、日照与各考察基地的条件有所不同,油茶树苗的成活率并不高。为提高植株成活率,村里又请来了省林业科学院川南研究所和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再指导、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村民们了解到要浇定根水、树苗栽种要覆盖至嫁接处、垒兜要大一点、营养杯不能取以及没有营养杯的要沾生根剂等更多种植技能。更规范的栽种方法、更先进的栽种技术、更高效的管理方法,让当地油茶树的成活率有效提高了近五分之一。

时至寒冬时节,一朵朵黄蕊白瓣的油茶花,点缀在青翠树叶中,在寒风中依旧挺拔身姿。在禄加镇法轮村,453亩茶籽地让当地村民看到了脱贫奔康的希望。

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法轮村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的3座人行桥和1座车行桥缩短了村民出行距离,新硬化的1.7公里道路、拓宽的路基为村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4口蓄水池修建完工、干渠河道“三面光”、河堤路面加宽、今年新增的9户25人易地搬迁户也即将搬进新家,一件件、一桩桩喜讯的到来,让法轮村的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胜利曙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