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1:028-12345(眉山区域拨打)
眉山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电话2: 028-38119999(非眉山区域拨打)
网站标识码:5114000002 蜀ICP备:1202591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3秒 ,推荐使用1366*768分辨率以上显示器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浏览
重走“贫困村”系列报道之二——清泉村 找好路子搭好台 群众生活变化大 |
2018-11-08 14:14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
日间照料中心施工现场 陈伟才的妻子在喂养鹌鹑 开展“回头看”,继续保持帮扶力度,力争脱贫户不因工作原因返贫;扶贫先扶智(志),加强教育引导,促发其内生动力,在思想深处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这是仁寿县曹家镇清泉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直坚持的举措。 清泉村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如今,村里的鹌鹑、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多种经营,勤劳致富。 因户施策 实现产业扶贫 10月29日早上6点,陈伟才准时起床,开始喂养鹌鹑。“目前我和爱人一起,养了大约2万只鹌鹑,每天喂食两次。”陈伟才说,养殖的鹌鹑一个月左右就进入产蛋期,销路不愁,只需要捡蛋等着进账就可以了。靠养殖鹌鹑,他成功脱贫。 和陈伟才一样,建档立卡贫困户陈雪文于2017年开始创业。在干部的鼓励和关心下,他申请扶贫担保贷款5万元,养殖2.1万只鹌鹑。鹌鹑蛋由相关公司统一收购,保底价5元,高于5元随行就市。当年他年纯收入5万余元,实现了脱贫。今年,他承包了村上修建的带有半自动化操作设备的养殖厂房,鹌鹑养殖规模达到5万只,年纯收入将达到10万元以上。 “我们引进龙头企业,采用‘龙头+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鹌鹑养殖,争取公司垫资的模式,为贫困户解决了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最大难题。”逐户调查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取得了精准帮扶的第一手资料后,来自市畜牧局的清泉村第一书记叶鹏说,只要勤劳肯干,每户每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 年初,清泉村两委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不仅鼓励群众积极发展鹌鹑养殖,还向县农牧局争取项目资金,给37户有生猪养殖意愿的精准贫困户申报发放生猪74头。对有养殖积极性和养殖经验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适当的项目支持,助他们科学养殖增收脱贫。 为民服务 全面推进工作 当天,在清泉村日间照料中心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作业。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村里的老人可以在里面玩棋牌、打乒乓球等,有益身心健康。 不仅让群众在物质生活上实现脱贫,还要在精神生活上日益丰富。如今的清泉村,在帮扶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方方面面都在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投入。该村向县发改局申报了清泉村产业(旅游)大道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在清泉村1、2组之间建成一条长2公里宽5米的水泥公路。向县发改局申报了清泉村1、2、6、9组4口鱼塘的整治项目,整治面积88亩。向市水务局争取项目对产业大道周边的2000米毛渠进行硬化改造。 村办公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充实村农家书屋,增加图书品种和数量,办好农民夜校,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强化村级阵地的便民服务功能。严格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做到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发挥核心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搞好“双培双带”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努力将村两委建成能力强、办实事、业绩好、农民拥护的村级代表。 良好生活习惯进一步培养。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契机,重点抓好改水、改厕、改厨、改灶、改圈舍“五改”。广泛宣传、积极帮助群众提高认识,做到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柴草、不乱放农具、不敞养禽畜。 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进基层民主进程,健全财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村民理财和监督制度,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农民自主开展公益性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