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 正文

凝聚巾帼力量 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2018-09-18 13:04  原市扶贫移民局 [字号: ] 打印

                                                      学习毛线针织技能

                                                       早教培训实操学习

                                              在东坡区妇女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妇女参训

                                                东坡区妇联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班

                                             培训走进乡镇,为广济乡妇女上剪纸课程

                                               参加母婴护理培训的妇女展示制作的月子餐

“要不是去年参加镇上举办的李树种植培训,我不可能大胆地新栽李树15亩。"9月7日,在东坡区思蒙镇娴婆村一块坡地里,正在为果树施肥的村民王玉彬乐呵呵地说道,“你看这些果树都成活了,三年后就可挂果见效”。

在东坡区,像王玉彬一样实现创业就业的农村妇女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区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促进妇女就业创业。自2017年以来,该区妇联组织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以促进农村贫困妇女脱贫为重点,以开展“巾帼创业发展”活动为载体,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截至目前,该区各级妇女组织会同相关部门,累计举办家政、种植技术培训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村妇女共15000余人次,发送技术宣传资料3万余份,促进35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在建设繁荣富裕美好人文新东坡中,有效地发挥了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刘桂英 发展产业致富 带领乡亲脱贫

刘桂英曾是东坡区象耳镇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长达16年的农民生涯中,她迫切希望改变贫困的命运。

1992年,在当时眉山县妇联的帮助下,刘桂英贷款5000元,和丈夫利用家靠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干起了柑桔营销。通过不懈努力,刘桂英销售的柑桔先后发往新疆、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部分产品还销往了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地,深受客商的好评。第一年,她就代发了30个车皮、供销234万斤柑桔,获利5万多元,迎来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开门红”。

后来,由于生意上的拓展,刘桂英开始兼营粮食运销。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不懈的努力,1992年至2000年,刘桂英累计向外销售柑桔1亿多斤,粮食3亿多斤,促进了地方商品流通,带动了地方运输、包装、装卸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了眉山市及临近市、县果农、粮农的后顾之忧。而她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大家富了,才会有真正的市场,才能将东坡区果品产业做大做强。”多年来,刘桂英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于2002年投资100万建立了宏鹰葡萄科技示范基地。每年,她将6万株优质葡萄苗以低价卖给广大农户,并无偿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

2004年5月,刘桂英当选为东坡区果业协会会长。众多的乡亲们在东坡区果业协会无偿学到了种植技术,获得了技术指导,让更多果农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此外,刘桂英积极邀请省农业厅、柑桔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来东坡区“传经送宝”,并通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引进了不知火、大雅、清见、春见、爱媛38号等柑桔优良品种,建立了1700多亩的丰产示范园,同时组织东坡区果农参加学习杂交柑桔水果技术培训,全区因新品种改良,果农每年增收2000多万元。

近年来,刘桂英每年在全区进行柑桔优良品种的高接换种15000多亩,现已改良了果园面积45000多亩,东坡区果品先后荣获“全国优质水果”“中华名果”“全国优质农产品”等荣誉和称号。

在刘桂英事业的发展中,眉山市、东坡区妇联多次为刘桂英提供创业政策讲解、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并大力支持其创业。对此,她一直铭记于心并表示,“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脱贫致富,感谢各级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和支持,给予了我学技术、闯市场的信心和勇气,我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积极发展晚熟柑桔产业,为全区果农增产增收再立新功!”

阚利平 拆迁不失业 新工作开启新生活

今年52岁的阚利平原是东坡区修文镇一名农村妇女,2011年,当时的电解铝厂征用了其住房,阚利平一家搬进眉山城区。没过多久,阚利平随丈夫到云南做木料生意。

由于生意效益不好,2017年4月,阚利平回到东坡区。为解决其就业,东坡区相关部门做了不少努力,从培训、帮扶上岗、提供信息等方面为其提供服务,并为她补贴社保,帮助她实现“新家园开始新生活,新工作开启新梦想”。

2017年,家政扶贫培训在东坡区展开,阚利平盼望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技能培训的愿望变成了现实。2017年5月初,她参加东坡区妇联推出的“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希望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一份收入。

两个月的培训后,阚利平接到了东坡区妇联联合眉山联众职业技校为她推荐的第一单:在眉山城区一户人家里做钟点工,为其提供做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等服务。今年6月,她又接到了第二单。“我现在同时做着两单钟点工,同时服务着两家人,为一家人做午饭,为另一家人做晚饭,每天大概工作7个小时左右。”阚利平说道。

“做好一名家政钟点工有许多学问,现在客户的要求与标准在变高,我们也要跟上节奏,不断完善技能。”阚利平说,如今新接的第二单客户,家中有孕妇,饮食需要清淡,她便利用周日休息时间重返培训学校,参加烹饪课提升自己、学习新技能,希望为客户做出更多营养健康的菜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谈及如今的生活,阚利平十分满意。她说,过去在农村,以开小卖部和养鱼为生,收入不稳定甚至常常入不敷出,而做家政工作一年多来,每个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还领着政府为拆迁户补贴的社保。“每天下班后我自由安排的时间很多。最近,我家楼顶花园种的菜也丰收了,每天回到家中都会收收菜。没有需要操心的事,每天都能睡个好觉,过得非常充实、开心!”阚利平笑着说。

刘娇艳 创业创新 做志愿者回馈社会

2014年12月,刘娇艳在东坡区苏祠街道的推荐下,成为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青年志愿服务亭的一名志愿者。在此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收入微薄。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以来,刘娇艳作为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16年,获得了“东坡区十大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2016年底,刘娇艳报名参加了东坡区妇联组织的东坡“巧姐”招募,并在东坡区妇女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参与培训。在培训中,她萌生了自己创业开一家母婴用品专卖店的想法。随后,东坡区妇联从免费培训、提供信息、整合资源、集成各类政策等方面为刘娇艳提供了多样、专业的创业服务,并为她积极争取资金。

2017年,经过精心筹备,刘娇艳的母婴用品专卖店在东坡区开业了。开店后,本就勤快细心的她迅速融入新的工作中,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尽最大的力量去奋斗”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娇艳。如今,她每天往返于店里和东坡岛之间,再忙碌都会抽时间坚持做志愿服务,为游客、市民提供垃圾袋、环保袋,劝导其爱护环境、保护岛上各类动植物、爱惜公共设施。“党和政府曾无私地鼓励、帮助我,我会抱着感恩的心,一直将志愿服务做下去,回馈社会。”

2017年底,在东坡区妇联的支持下,刘娇艳参加了党课学习,并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此外,她还被推选成为东坡区政协委员,带着广大基层女性的心声,积极为东坡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不论是作为一名开店创业的女性,还是作为市级优秀志愿者、东坡区政协委员,刘娇艳表示,只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自身的价值就会得到体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站在什么位置,都得认真负责。”她说道。

东坡区

开展培训 多措并举促就业创业

自2017年以来,东坡区妇联组织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以促进农村贫困妇女脱贫为重点,以开展“巾帼创业发展”活动为载体,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为抓好妇女居家灵活培训,该区妇联联合眉山联众职业技校、组织区高级农技专家等,先后到思蒙、三苏等水果生产重点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李树种植技术培训,让600多名妇女掌握了致富“金钥匙”。

同时,区妇联还联合区人社局等部门,分期分批开展家政、月嫂、计算机、缝纫、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参训妇女2375人,其中推荐就业达到1750人。此外,区妇联还利用妇女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平台,举办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妇女140人,组织14名女农业技术员巡回到各乡镇进行种养业技术培训,共培训妇女技术“明白人”1000余人。

而在乡镇,光是该区崇仁镇妇联牵头举办的种养业技术培训班就有10期,培训农村妇女500人,秦家镇妇联唱起普及科技知识“主角戏”,2017年共举办妇女种养殖业技术培训21期,总计培训妇女2400人次,其中帮助待业失业妇女再就业100人。

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妇女组织会同相关部门,累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村妇女共15000余人次,发送技术宣传资料3万余份,促进3500多名农村妇女劳动力实现创业就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大显身手,有效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不仅如此,为促进妇女就业创业,东坡区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17年6月,东坡区妇女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并依托服务中心成立了东坡巧姐坊,此举是东坡区妇联在推动妇女创新创业方面的新举措。据介绍,巧姐坊“以培训帮就业、以服务助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使广大妇女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发展有基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