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 正文

群雁高飞头雁领 一花先放众花随 ——仁寿县“头雁支书”系列报道之一
2018-06-29 09:28  原市扶贫移民局 [字号: ] 打印

编者按

只有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发挥好正向带动的“头雁效应”,才能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美好仁寿。

近年来,仁寿县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心基层干部的文件和政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近日,仁寿县在全县范围内评选表扬了20名“头雁支书”。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发展乡村、带富群众的意识,记者采访了部分“头雁支书”的动人事迹。

刘建成一腔热血守护家乡发展

本报记者 郭侨

256幢川西民居风格的“别墅”有序排开,小桥流水,鲜花怒放,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幸福美丽新村(社区)——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清晨,百姓迎着朝阳出门,傍晚,百姓随着夕阳回家。社区内有幼儿园、文化室、健身广场,随时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些都离不开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建成的努力和付出。

放弃高薪 投身家乡建设

2012年,在外务工的刘建成放弃高薪返乡,准备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2013年,通过选举,他成为了水利社区的村主任,从此一心扑在为群众谋福利的基层事业上。2015年,他成为党支部书记。

考虑到群众集居后生产半径增大,产业薄弱,小区化的管理不能在门前屋后养殖家禽,百姓生活急需得到改变等问题,刘建成和村干部们一起熬夜讨论,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招引5家农业业主,回引8名乡贤人才,发展柑橘、花卉、甲鱼、生猪四大产业,帮助群众就近就业。

目前,水利社区最大的一名业主流转了800亩土地发展生态果园,当地百姓既得到了土地租金的红利,也可在农忙时进入果园务工,“忙的时候,一个人最多能领到4000元/月。”刘建成说。

“我们推行‘强村四法’,找准集体经济持续增收路子。”刘建成表示,乡村发展不仅要增加个人收入,也要增加集体收入。水利社区以增强造血功能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通过“资产盘活法”“退散进集法”“服务生财法”和“拨改投资法”,2017年,全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2.8万元,社区支柱产业由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现代种养殖业。

创新举措 致力乡风文明

6月26日一早,和往常一样,73岁的刘术云老人把家里的垃圾分类打包后,丢进了门口垃圾箱里。不多时,保洁员就会来进行二次分拣,等待垃圾运输车进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运输。

“在我看来,发展乡村首先是经济,其次是乡风建设。”为此,刘建成创新举措,在水利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对农村垃圾按可回收垃圾(能卖钱的)、可沤肥垃圾、建筑装饰垃圾、大件废旧家具、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共六种类型予以分类。社区新建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点、堆沤池、建筑装饰垃圾临时消纳场、大件废旧家具堆放点,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房3座,生产垃圾堆放点7座;购买密闭式垃圾运输车1辆,秸秆粉碎机1台,垃圾分类桶20个,户分类桶270套。

为了推行先进的环境卫生理念,刘建成十分重视宣传培训。社区利用宣传栏、展板、村村响、居民大会、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公约、上门演示和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等形式,对垃圾分类的意义、知识、处置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定期评选清洁示范户,培树文明新风。

不仅着力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刘建成还聚力打造了家风家规廉政教育基地,让群众的基本素养在日积月累的浸泡中不断提升。

勤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刘建成的勇于担当和开拓创新让水利社区不断凝聚强大的发展动力。

喻正权千方百计致力乡村振兴

见习记者 杨璐茜

位于仁寿县龙正镇东南部的冲天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被上级列入新农村规划建设村之一。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喻正权。

2007年,喻正权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正式开始描绘冲天村的规划建设蓝图。今年,已是他在职的第11个年头,他一直秉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的原则,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砥砺前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冲天村的“领头雁”。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培养管理型人才

6月26日上午7点,天刚亮,喻正权已经坐在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正在翻阅的《冲天村党员积分2018》是一本专门为全村75位党员打分的册子,首页详细记录了评分细则,主要由基础项目、奉献项目和“一票否决”三部分组成。其中,基础项目分60分,采取逆向扣分制,如缺席“三会一课”一次扣两分。

“我主要关注的是奉献项目,因为它是根据各岗位的奉献情况实行正向加分制,从得分情况不仅能客观反映出该党员近期的表现,还能为党员服务工作树立标杆。”喻正权表示,他每周都会定期查看各党员得分情况,及时规范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思想觉悟,也为开展“三向培养、三阶锻炼、三级带动”工作打下基础。

喻正权说:“今年3月,村干部邓淋心开始担任第一任代理村支书,村内大小事务全都由她打理,这个年轻的村干部很不错,各项事务开展得井然有序。”通过担任代理村支书,邓淋心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并在5月的仁寿县党建工作会上作了相关工作汇报。

喻正权的这一举措不仅得到了县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更为今后的村干部领导班子储备了人才。众人拾柴火焰高,他希望通过此举,调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把管理能力强、发展目光远的村民培养成村干部,为广大村民群众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改变冲天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喻正权常常围着村里的土地,一转就是一整天。“土地肥沃是冲天村发展的优势,我们要想办法把这种先天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把土地价值最大程度地回馈给群众。”为此,他组织召开了多次村民代表大会,才有了如今的李子种植产业园区和生猪养殖基地。

此外,他还发动村民加入到种植管理当中,除了年底土地入股的分红外,还能参与劳动挣钱,他说:“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彻底的脱贫。”

2018年,该村正式划分产业园区,着力打造李子种植业、生猪产业链和三产旅游业。在喻正权的带领下,村民们干劲十足,继续扩大流转土地面积,严格把控质量关,把李子品牌打造成为冲天村的支柱型产业,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返乡经营,逐渐开发一个多元化的新型农村。

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战略只能是一副空皮囊,喻正权希望通过每周的定期走访,让乡村振兴的优惠政策惠及更多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的同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为留守在村里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打造一个山清水秀、发展势头良好的美丽家园。

叶建飞脱贫攻坚路上的“探路者”

本报记者 梁昊

仁寿县北斗镇最偏远的碧山村,是曾有43户1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市定贫困村,如今,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叶建飞的示范带动下,发展起了种养殖产业,夯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平坦大道。

服务民生事业 因户施策助脱贫

2010年,叶建飞放弃了在外务工的高收入,回乡种植青见。当年5月,经民主选举,他成为碧山村的村主任。2015年8月至今,担任该村的党支部书记。

“当时,全村都在种植传统农作物,很难看到经济作物的影子。”为改变群众观念,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叶建飞带领村两委班子外出“取经”,并于2014年率先种植青见120余亩,为群众大规模发展柑橘产业“探路”。在精心管理下,叶建飞的青见园年均收入达2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村民自发种植了1400亩柑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人均种植年收入达1.5万元,收入水平大大提高。尝到柑橘产业的甜头后,叶建飞又先后引进业主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规模种植大户8户、家庭农场6家,带动30名贫困群众就业。

如今,该村80%的群众都在种植柑橘,家家户户都在产业发展的前进步伐中受益。

该村1组贫困户邓火文因病丧失劳动力,在叶建飞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公益性岗位的保洁员,每月能有300元收入。“我们要因户施策,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让所有人都能脱贫。”

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叶建飞带领碧山村干群立足村情,结合民意,下真功夫谋发展。为改善基础设施,他积极向各方争取项目资金。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修建村社道路10公里,村社道路硬化率达85%;争取房屋补助资金,改造危旧房屋46户;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自建12户36人,进城购房4户18人;争取水利建设资金,新建、维修提灌站4座、蓄水池40口、山坪塘6口,全村水利设施基本健全。

“目前,我们还存在柑橘出售渠道窄、没有品牌等问题。”叶建飞说,今后,将成立合作社,创建打造柑橘品牌,变“农户散卖”为集中售卖,打开销路,进一步促进农户增收。

加强党建工作 思想教育常抓不懈

民生工作做好了,党性教育更不能松懈。

在思想工作中,叶建飞带头学习,筑牢思想基础,坚定政治立场。积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关心时事政治,进一步筑牢“四个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党在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

作为碧山村党建第一责任人,他始终坚持抓党建,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服务水平,履行好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积极引导发挥好党群活动日、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等平台,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党员群众中去,不断增进党群干部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党员微信、QQ群,定期更新发布信息,补齐了外出流动党员管理难的短板。

在当地群众眼里,叶建飞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探路者”、先驱者。他带出来的村班子工作能力强,始终秉承团结协作精神,各项工作在全镇名列前茅。“既然担任了村支书的职务,我就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规矩,当好村干部的表率,为群众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用真心帮助群众谋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