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组工干部争先。我市市、区县委组织部门既强化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考核,更带头示范,先后选派10名优秀组工干部一线驻村,全力攻坚“精准脱贫”。 2018年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丹棱县双桥镇团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市委组织部干部宋雨乔和该县果业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团林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即将开始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溉系统建设细节。在数十公里外的洪雅县东岳镇团结村,来自洪雅县委组织部的“第一书记”龚启雄和驻村干部周子勤整个元旦期间都在村上忙碌,忙着准备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和贫困群众温暖过冬慰问。 “融入”脱贫攻坚一线,驻村蹲点真抓实干。我市提前3年率先完成脱贫攻坚决战打响以来,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先后选派10名优秀科级或后备培养对象,带头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一线融入“精准脱贫”大局。“作风实、干事实,组织部来的‘第一书记’硬是不一般!”团林村村主任张云甫、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兴翘起拇指这样评价。 “选好” 均为科级或后备“苗子” 黄彬,原洪雅县委组织部组织股长,2015年7月派驻东岳镇团结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操盘手”到农村基层党支部“当家人”,以支部引领,带党员队伍,攻精准脱贫,从城里到乡村,两年时间、两个角色,组织对黄彬的“转型”给出优秀评价。2017年,黄彬被洪雅县委提拔为交通运输局运管所所长。 “当组织股长是组织部骨干,做‘第一书记’是驻村干部标杆。”洪雅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川说,当初选派承担部里基层党建“大梁”的黄彬驻村时,有同事还怕影响部里工作,“事实证明,组织选对了,他也干好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2015年7月,市委提出实施“1593”集中攻坚,确保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确保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一抓到底、落地见效,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政治仗、民生仗,关键在干部,落实靠基层,支撑在人才。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党委组织部门既要率先发力,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驻村工作组全覆盖,全方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组工干部也要快速反应,身先士卒,有所担当,主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市委组织部和彭山、洪雅、丹棱、青神四区县委组织部首批5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优秀组工干部出征奔赴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剑指”精准脱贫。“全部是优秀科级干部和年轻后备对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党工委书记周代军介绍,作为负责脱贫攻坚“五个一”队伍选派的部门,组织部自己派出的干部肯定“有担当、作风好、能干事,要成为驻村干部的示范和标杆”。 “选得好,配得强,干得好。”下沉村社察实情,联系群众转作风,谋划全局有思考,落细落小抓落地,两年脱贫攻坚“课堂”是历练,也是成长。5名组织部下派的“第一书记”中,4名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1名进入县级优秀递进干部人才班培养学习。两年期满,再接再厉,5名组织部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也已接过“接力棒”,奔波在脱贫攻坚一线。 “管严” 必须全脱产“蹲点”驻村 青神县瑞峰镇副镇长徐俊,两年前还是青神县委组织部干部。2017年8月,组织决定选派徐俊到白果乡坛罐窑村担任“第一书记”,没想到谈话时,领导却差点碰了个“软钉子”。 “当时徐俊说,如果下去是沉下去真正干点实事,我就去;如果只是到村挂个名字,我坚决不去。”时任青神县委组织部领导汪品元介绍。 为最困难的7户贫困户改造危房、协调县财政300万元用于4.8公里江北路及椪柑产业大道拓宽改造;争取农业产业资金40万元硬化柑橘生产便道,解决群众采摘椪柑肩挑背磨的“最后一公里”;协调县电力公司帮助完成1、2组农电改造——这是徐俊担任“第一书记”仅3个多月时间时,写得密密麻麻,好几十页的工作日志中的主要内容。 干部下得去,如何保证待得住、干得好?“杜绝假把式,不搞花架子,驻村脱贫才有真‘里子’。”市、区县组织部明确组织部门驻贫困村“第一书记”“硬指标、硬任务”:派驻期间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全脱产驻村、派驻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两年时间,党组织关系必须转到村,贫困村不摘帽、脱贫对象不达标,“第一书记”不撤回。 徐俊也认为,脱贫攻坚有硬任务、硬指标,驻村不能有镀镀金、走过场的思想,驻村帮扶,要的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否则对不起组织信任、群众期盼。 “情况清、数据准,才能有的放矢。”7月酷暑,果园村葡萄园里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担任果园村“第一书记”的彭山区委组织部干部张雁飞,在最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走访90多户精准脱贫对象、村社干部、威望人士,对全村地形地貌、基础设施、产业特点、群众期盼了然于胸。 在城里长大的宋雨乔到丹棱县双桥镇团林村担任“第一书记”7个月,除了到市县部门协调项目资金,几乎天天在村里,很多时候到了下班时间仍然没走。村主任张云甫说,宋雨乔至少有3次不小心被村干部锁在了村办公楼里。 “去年8月,有次我在镇上值班,开车在附近村转一趟,傍晚7点多看到这个小伙子的办公室灯还亮着。”双桥镇党委书记李开鹏说,市委组织部来的这个“第一书记”虽然很年轻,但做事稳重、干劲很足。 “干实” 党建引领助推“精准脱贫” 1月2日傍晚,洪雅县东岳镇团结村1组贫困户徐秀兰院坝里,周子琴看到迎出来的徐秀兰,很自然地挽住了老人的肩膀,亲切地喊她徐阿姨。“周妹妹人很好,来过好多次了,对我们好得很。”徐秀兰说。 周子琴,洪雅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干部,和部里电教股长、团结村“第一书记”龚启雄驻村攻坚精准脱贫。“走进团结门、当好团结人,办好团结事、共筑团结梦。”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声自然的招呼,一个“80后”,一个“90后”,真正走进了团结,走近了群众。 制作脱贫攻坚VR地图,贫困户家庭位置、部门帮扶情况、产业脱贫信息通过VR实景360度全景展现,直观、清晰标注记录,实行动态跟进、痕迹监管,红黄预警,确保记好脱贫“明白账”;把24期“农民夜校”搬到田间地头,感党恩激发脱贫“内动力”、茶产业农害统防统治、沼液循环施肥和山地鸡养殖培训搞得热火朝天,听课群众超过1300人次。东岳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兴说:“一般通知每户来一个人上课,但是现在院坝里经常都坐不下,一家往往来了两三个。” 彭山区果园村是全省闻名的优质葡萄产区,葡萄价格年年上涨,但葡萄种植、管理技术的缺乏,成为困难家庭稳定脱贫的绊脚石。张雁飞把每月两期的“农民夜校”成为扶智的抓手,种植大户、土专家两支队伍,室内和果园两个课堂,面对面、手把手教学,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果园村1组贫困户刘强家4亩葡萄园去年纯收入达到3万余元。全村9户脱贫对象成为种植业主,21名脱贫对象入园务工,每天的工资能够稳定在80元左右,由稳定脱贫开始迈向致富奔康。 团林村,依托近百亩大学生村干部脆红李创业示范基地规划的“梦李花乡”观光采摘体验农旅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宋雨乔已经开始期待来年春暖花开,游人络绎,群众喜上眉梢的美丽景象。“从花到果,从采摘到农家乐,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半年过去,团结村“第一书记”龚启雄现在有了点“小烦恼”,“前段时间想得最多的是脱贫攻坚,走得最多的是贫困群众,但是现在找自己更多的却是村里的其他群众。”组织部“娘家人”张川安慰他说,这可是个好事情,从一个侧面说明团结村的干部群众开始信任他这个“第一书记”,认可他这个第一书记,“你接地气,能帮基层解决问题,就在村里有影响力,群众才会主动找‘第一书记’。” 采访后记 杜绝假把式,不搞“花架子”,精准脱贫才有真“里子”。选得好、管得严、干得实,组织部门选派出的“第一书记”沉到基层,既真帮实扶攻坚精准脱贫,也在一线摔打中“墩苗”砥砺磨炼才干,获得基层干群的“确实不一般”的评价认可实至名归。期待有更多的驻村干部像组织部来的“第一书记”一样,“蹲”实基层,“驻”实基层,在脱贫攻坚的“大课堂”中既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沉”下去,又带着解决问题的经验“提”起来,真正成为敢担当、有能力、作风实,能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被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点赞的“多面手”。 |